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6726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32940.6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属发动机后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外壳Ⅰ、外壳Ⅱ与后处理器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进气导管Ⅱ的出口端与空腔的前部相通;排气导管Ⅱ的入口端与空腔的后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入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前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相反;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处相通;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一致;本发明利用发动机尾气的热量对后处理器进行加热,减小微粒捕集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再生时的温度梯度;可防止因大的温度梯度导致载体损坏的情况出现;利用发动机尾气对后处理器加热,使氧化型催化器的起燃更迅速,减小气体污染物排放。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67268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132940.6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属发动机后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外壳Ⅰ、外壳Ⅱ与后处理器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进气导管Ⅱ的出口端与空腔的前部相通;排气导管Ⅱ的入口端与空腔的后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入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前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相反;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处相通;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一致;本发明利用发动机尾气的热量对后处理器进行加热,减小微粒捕集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再生时的温度梯度;可防止因大的温度梯度导致载体损坏的情况出现;利用发动机尾气对后处理器加热,使氧化型催化器的起燃更迅速,减小气体污染物排放。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42733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20159001.6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属发动机后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外壳Ⅰ、外壳Ⅱ与后处理器壳体之间形成一空腔;进气导管Ⅱ的出口端与空腔的前部相通;排气导管Ⅱ的入口端与空腔的后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入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前部相通;进气导管Ⅰ的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相反;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与文丘里管结构的连接管的喉道处相通;排气导管Ⅰ的出口端开口方向与尾气来流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尾气的热量对后处理器进行加热,减小微粒捕集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再生时的温度梯度;可防止因大的温度梯度导致载体损坏的情况出现;利用发动机尾气对后处理器加热,使氧化型催化器的起燃更迅速,减小气体污染物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