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缺陷压痕标记与快速压痕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65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63842.X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缺陷压痕标记与快速压痕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涉及精密仪器与工业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表面缺陷压痕标记与快速压痕响应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单元、宏观移动单元、快速切换单元和精密测试单元,所述宏观移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所述快速切换单元与所述宏观移动单位连接,所述精密测试单元设置在所述宏观移动单元上,所述精密测试单元包括扫描结构和压痕标记结构,所述宏观移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精密测试单元进行移动,所述快速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所述扫描结构和所述压痕标记结构的位置。本发明的表面缺陷压痕标记与快速压痕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能够快速切换扫描结构和压痕标记结构的位置。

    超薄纳米薄膜材料力学特征获取方法及获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655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39374.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纳米薄膜材料力学特征获取方法及获取系统,首先对已知薄膜厚度的纳米薄膜材料进行不同压入深度的压痕试验,保证最大压入深度大于薄膜厚度,构建纳米薄膜压透工况,并提取相应的膜‑基系统折合模量;根据膜‑基系统折合模量与最大压入深度的关系,利用公式拟合计算出纳米薄膜和基底材料的弹性模量;本发明突破现有针对超薄纳米薄膜难以满足经典的10%临界压入深度准则的技术局限性,解决现有超薄纳米薄膜测试难度大、精度低且对纳米压痕测试仪器有较高要求等问题。

    动量交换驱动式冲击压痕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74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571126.3

    申请日:2023-05-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量交换驱动式冲击压痕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驱动单元、测量单元、定位与换点单元和原位观测单元,上述模块化单元采用动量交换方式,驱动压头压入被测试件,通过测量单元拾取冲击压痕测试过程中的力与位移信息,原位观测单元实时记录被测试件的变形与热分布,驱动单元的运动特性和程序自动控制避免产生二次冲击,本发明的测试装置为高应变速率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提供了必要的试验手段与测试装置,对航空航天、装甲防护和物性表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接触/氛围混合变温腔室及控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15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74799.8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氛围混合变温腔室及控温方法,属于精密仪器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上制冷腔、下制冷腔、换点平台、底座,所述上制冷腔与下制冷腔之间通过上腔盖、下腔体上的定位凹槽定位,并通过多组连接压杆组件锁紧;试件通过真空吸附固定在下制冷腔中,下制冷腔通过下腔体固定到底座上,换点平台通过“N”形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实现对试件和功能压头的温度控制。腔室整体尺寸小,可置于真空/氛围腔中隔绝易凝气体,腔室中心安装有钕磁铁,上下腔室留有中心孔,方便对试件进行物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原位观测,为变温环境下材料的性能测试提供了仪器支持和技术手段。

    用于材料原位测试的围压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92338.1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材料原位测试的围压加载装置,属于材料原位测试技术领域。整体安装在底座上,包括轴压加载系统、围压加载系统、升降系统与支撑装置、拆装机械手机构、反力架结构及检测装置与粗调机构,无损检测装置与粗调机构通过接收屏移动台、检测装置移动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轴压加载系统通过支撑台的第一层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围压加载系统安装在支撑台的第二层上,所述升降系统与支撑装置通过升降电动作动缸和推力球轴承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拆装机械手机构置于底座旁,所述反力架的四个导柱安装在底座上。优点在于:构思新颖,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不易夹持不易拧紧的问题,节省时间及人力成本,提高实验效率。

    接触/氛围混合变温腔室及控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156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010674799.8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氛围混合变温腔室及控温方法,属于精密仪器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上制冷腔、下制冷腔、换点平台、底座,所述上制冷腔与下制冷腔之间通过上腔盖、下腔体上的定位凹槽定位,并通过多组连接压杆组件锁紧;试件通过真空吸附固定在下制冷腔中,下制冷腔通过下腔体固定到底座上,换点平台通过“N”形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实现对试件和功能压头的温度控制。腔室整体尺寸小,可置于真空/氛围腔中隔绝易凝气体,腔室中心安装有钕磁铁,上下腔室留有中心孔,方便对试件进行物性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原位观测,为变温环境下材料的性能测试提供了仪器支持和技术手段。

    空气弹簧钢丝圈位置的检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527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810203320.5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弹簧钢丝圈位置的检查装置及方法,属于无损检测领域。可对空气弹簧钢丝圈位置偏离现象进行检查。本发明由运动控制模块、钢丝圈磁场激励及分布模块、弱磁信号处理模块等组成。其中运动控制模块能够使整体设备按照工作要求稳定运行;钢丝圈磁场激励及分布模块可实现对钢丝圈的边磁化边检测;弱磁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对检测到的磁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空气弹簧钢丝圈位置的检查。优点在于:检测方式新颖,可实现在实际工况下的检测,检测灵敏度高,可精确检查钢丝圈的位置。

    一种极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的微纳米压痕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816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359824.9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的微纳米压痕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装置安装在无液氦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样品杆末端后插入到样品腔中,通过自主定制的无液氦变温超导磁体系统为样品腔提供一个稳定可调的极低温强磁场环境,压痕测试过程中,控制加载平台精密驱动,带动被测试样进行压入操作,通过激光探头分别测量压头与加载平台的位移,即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测试方法得到压痕过程中的P‑h曲线,从而实现在极低温(10K‑300K)‑强磁场(9T)环境下对被测试样开展硬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参量的测试分析,本发明将为极端环境下材料使役性能测试与极低温和强磁场下新物性、新现象、新规律研究提供新颖的手段工具。

    变温-强磁场复合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试仪器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98341.4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温-强磁场复合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试仪器,属于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领域。强磁场加载模块、精密位移检测模块、载荷精密驱动检测模块和变温加载模块分别安装在支撑模块上;仪器整体置于真空腔内,既防止水蒸气冷凝对实验产生干扰,又能准确模拟材料实际服役条件;精密位移检测模块和载荷精密驱动检测模块实现压头的精密驱动以及压入深度与施加载荷的精密检测;强磁场加载模块与变温加载模块耦合实现变温-强磁场加载测试。设计简单大方、操作简便、磁场安全可靠、加载与检测精度高,可完成试件在变温-强磁复合条件下的纳米压痕测试,为超导等特性材料在真空、变温-强磁场复杂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技术。

    一种极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的微纳米压痕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81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1359824.9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的微纳米压痕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装置安装在无液氦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样品杆末端后插入到样品腔中,通过自主定制的无液氦变温超导磁体系统为样品腔提供一个稳定可调的极低温强磁场环境,压痕测试过程中,控制加载平台精密驱动,带动被测试样进行压入操作,通过激光探头分别测量压头与加载平台的位移,即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测试方法得到压痕过程中的P‑h曲线,从而实现在极低温(10K‑300K)‑强磁场(9T)环境下对被测试样开展硬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参量的测试分析,本发明将为极端环境下材料使役性能测试与极低温和强磁场下新物性、新现象、新规律研究提供新颖的手段工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