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蜘蛛网流道冷板

    公开(公告)号:CN119812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73379.1

    申请日:2025-03-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锂电池散热的蜘蛛网流道冷板,属于电池热管理领域,该设计通过放射状主通道与网状直形支路的拓扑优化,实现了三维热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直形流道和蛇形流道方案,本结构通过多级支路协同散热机制,有效消除电池模组末端及边缘区域的散热盲区,并降低了能耗;与叶脉流道相比,本结构采用网状直形支路,有效消除了叶脉流道在高速流态下分形末梢因截面收缩导致压降陡增,使0.3m/s高流速工况时的系统压降减少9%,并且采用放射状主通道,有效解决了叶脉流道在低速时层流主导削弱了对流换热系数从而使温差升高的问题,使0.01m/s低流速工况下的温度梯度降低22%。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浸没式热管理系统与热安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991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46604.9

    申请日:2024-07-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浸没式热管理系统与热安全控制方法,使用电池包内电池的平均温度作为判据主动或被动地调节动力电池冷却方式。根据温度的不同,从低到高分别采用静态浸没冷却、中流速的单相流动浸没冷却、低流速的两相流动浸没冷却以及大流速的两相流动浸没冷却。通过主动调节冷却液泵的转速达到调节流速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流速匹配不同的浸没冷却模式,达到具有良好冷却效果的同时减小泵功的目的;通过电池温度大小被动调节浸没冷却模式,不同的浸没冷却模式匹配不同的电池温度区间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此外,电子氟化液具有不可燃性,可以充当阻燃剂的角色,可同时兼顾对电池组的冷却效果以及其安全性。

    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过热链式分解反应抑制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05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219327.3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过热链式分解反应抑制系统及方法,使用温度来判断动力电池处于过热链式分解反应的哪一阶段,并针对性地采用喷射制冷剂的方法对过热的动力电池进行有效冷却。在整个换热过程中,主要以制冷剂在动力电池表面形成液膜,再进行沸腾换热为主,制冷剂在喷射空间的运动过程也会强化空间对流换热,制冷剂被喷射到动力电池表面也会加强表面对流换热,通过这些方式来显著提升换热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另外制冷剂汽化不会使动力电池出现骤冷,防止对动力电池造成损害,并可将过热链式分解反应抑制在发生热失控之前,可同时兼顾冷却效果以及健康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