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变装置真空室内部管道的远程检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64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32535.1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聚变装置真空室内部管道的远程检漏系统及方法,聚变装置为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系统包括:检漏模块;多自由度机械臂模块,设于真空室外部,用于安装所述检漏模块并在需要检漏时带动检漏模块伸入真空室内部进行移动扫描检漏;控制模块,用于远程控制检漏模块和多自由度机械臂模块,并获取检漏模块的检漏数据;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检漏数据判断是否发生泄漏以及确定泄漏位置,并将判断和确定结果发送至用户端。本发明实现了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真空室的远程检漏,提高了检漏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以及检漏工作的效率。

    一种生物质基二维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8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40830.1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基二维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粉碎后的生物质和草酸盐物理研磨,充分混合后,在惰性或氨气氛围下高温快速热解,草酸盐高温下分解成碳酸盐晶体,生物质热解为活性炭并包裹在碳酸盐晶体表面,经去离子水洗涤后,碳酸盐晶体溶于水被去除,即可得到片层状的二维纳米碳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二维纳米碳材料可应用于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金属催化剂载体、光催化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性能,且工艺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气体检漏仪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25030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974491.2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漏仪,气体检漏仪包括纹影检测组件和支撑组件,纹影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支架、纹影镜、成像元件及光源,检测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于连接件的同侧,纹影镜设于第一支架上,成像元件和光源相邻设于第二支架上;支撑组件连接于检测组件上,以用于移动纹影检测组件。由此,通过该捡漏仪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气体流动,针对气体的普适性强,无需特殊示漏气体,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即使是较为逼仄或者昏暗的复杂环境也能顺利进行检测;还可以避免人体与被检测部件的近距离接触,从而极大的保障了检测人员的身体安全。

    一种气体检漏机器人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625008U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20774209.8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漏机器人,移动底盘、纹影光学仪和机械臂,移动底盘包括底座和动力部件,纹影光学仪包括:光学支架、纹影镜、成像元件及光源,光学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连接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于连接件的两端且向同方向延伸,纹影镜设于第一支架上,成像元件和光源相邻设于第二支架上;机械臂的限位端连接于底座上,机械臂的自由端与纹影光学仪连接。由此,通过该气体检漏机器人可以远距离的进行危害气体检测,避免检测人员靠近泄露区域,直接控制气体检漏机器人深入可能泄露区域进行检测即可,极大地保障了检测人员的身体安全;同时,采用纹影显示技术的纹影光学仪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气体流动状态。

    一种制备聚合物薄膜的高压雾化喷嘴

    公开(公告)号:CN214554542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816523.9

    申请日:2021-04-21

    Inventor: 曹青 樊翔 余涵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聚合物薄膜的高压雾化喷嘴,由第一雾化装置和第二雾化装置组成,第一雾化装置的一侧设有进液口,另一侧设有进气口,底部设有出液口;第一雾化装置内设有喷气管、与进液口连通的环形流道,喷气管的一侧与进气口连通,另一侧设有出气嘴;出气嘴处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环形流道与第一腔体之间连通设有导流管;第二雾化装置的一端旋转连接于出液口上,另一端设有喷雾口,第二雾化装置内设有用于二次雾化的旋流件,旋流件的上方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下方设有与喷雾口连通的第三腔体;本实用新型以气为动力的同时,保证最初的气液分离,气液从两个腔道进入,直到混合腔压缩打散,避免产生气泡,有助于液滴的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