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2807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0392917.9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通常涉及半导体器件中的导电部件的掺杂。在实例中,结构包括晶体管的有源区域。有源区域包括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源极/漏极区域至少部分地由具有第一掺杂剂浓度的第一掺杂剂限定。源极/漏极区域还包括第二掺杂剂,其中,第二掺杂剂的浓度分布具有从源极/漏极区域的表面至源极/漏极区域的深度的一致浓度。一致浓度大于第一掺杂剂浓度。该结构还包括在源极/漏极区域的表面处接触源极/漏极区域的导电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掺杂具有导电部件的半导体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8432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241304.1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823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包括背面电源轨的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该方法包括对衬底执行离子注入并蚀刻衬底。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衬底的第一侧形成晶体管;对衬底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执行离子注入;在执行离子注入之后,蚀刻衬底以去除衬底并形成第一凹部;以及在第一凹部中形成电介质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07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0392917.9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通常涉及半导体器件中的导电部件的掺杂。在实例中,结构包括晶体管的有源区域。有源区域包括源极/漏极区域,并且源极/漏极区域至少部分地由具有第一掺杂剂浓度的第一掺杂剂限定。源极/漏极区域还包括第二掺杂剂,其中,第二掺杂剂的浓度分布具有从源极/漏极区域的表面至源极/漏极区域的深度的一致浓度。一致浓度大于第一掺杂剂浓度。该结构还包括在源极/漏极区域的表面处接触源极/漏极区域的导电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掺杂具有导电部件的半导体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7302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0430067.2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本文描述了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从衬底形成鳍结构;在鳍结构的第一半导体层上沉积第一半导体材料;在第一半导体材料上沉积第二半导体材料;在第二半导体材料之上沉积层间电介质层;在层间电介质层中形成开口,以暴露第二半导体材料;执行第一注入工艺,以在第二半导体材料中形成非晶区,并在非晶区中注入第一物质;以及执行第二注入工艺,以在非晶区注入第二物质。第二物质包括氟、氮或碳。该方法还包括执行退火处理,以使非晶区再结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