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8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53567.6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南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同态加密性能提升方法及其系统,包括:获取计算任务;根据计算任务中计算函数列表,将计算任务分解成一组子任务;根据同态加密基础算子列表依次对各子任务进行分解得到子操作集;依据能否使用同态加密基础算子列表中元素直接实现,将各子操作标注为“线性操作”和“非线性操作”;依次处理各子操作:子操作被标注为“线性操作”,根据子操作任务确定同态计算方案,获取并使用加密的计算数据进行同态加密计算;子操作被标注为“非线性操作”,于可信执行环境中完成明文计算;将加密的计算结果返回至用户端。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通过利用可信执行环境实现的同态加密计算服务的高效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8887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34408.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南湖实验室
IPC: G06F21/60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密计算的同态加密安全与性能自定义平衡方法,包括:接收计算任务、安全与性能自定义参数以及加密的计算数据;当用户进行安全自定义,根据安全自定义参数将计算数据划分为多个安全等级,并按照计算所涉及数据的安全等级,将相应的部分计算任务于可信执行环境外执行,部分于可信执行环境内执行;当用户进行性能自定义,根据性能自定义参数动态分配资源,部分计算任务于可信执行环境内执行,部分则于可信执行环境外执行;最后将计算结果返回至请求端。本方案针对使用机密计算技术对同态加密技术进行性能优化的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机密计算的同态加密安全与性能自定义平衡方法,可满足用户安全与性能的个性化平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1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23014.9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南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自适应同态加密方法,该方法在芯片级安全环境内实现同态加密参数与方案的自适应配置与切换,在保障原始数据与计算结果安全的同时,提升同态加密算法的效率、扩展不同同态加密算法可用性,从而大幅度提升同态加密方法的实用性,以不同技术路线融合的创新思路推动隐私防护技术的落地。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5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53567.6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南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同态加密性能提升方法及其系统,包括:获取计算任务;根据计算任务中计算函数列表,将计算任务分解成一组子任务;根据同态加密基础算子列表依次对各子任务进行分解得到子操作集;依据能否使用同态加密基础算子列表中元素直接实现,将各子操作标注为“线性操作”和“非线性操作”;依次处理各子操作:子操作被标注为“线性操作”,根据子操作任务确定同态计算方案,获取并使用加密的计算数据进行同态加密计算;子操作被标注为“非线性操作”,于可信执行环境中完成明文计算;将加密的计算结果返回至用户端。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通过利用可信执行环境实现的同态加密计算服务的高效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8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4408.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南湖实验室
IPC: G06F21/60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密计算的同态加密安全与性能自定义平衡方法,包括:接收计算任务、安全与性能自定义参数以及加密的计算数据;当用户进行安全自定义,根据安全自定义参数将计算数据划分为多个安全等级,并按照计算所涉及数据的安全等级,将相应的部分计算任务于可信执行环境外执行,部分于可信执行环境内执行;当用户进行性能自定义,根据性能自定义参数动态分配资源,部分计算任务于可信执行环境内执行,部分则于可信执行环境外执行;最后将计算结果返回至请求端。本方案针对使用机密计算技术对同态加密技术进行性能优化的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机密计算的同态加密安全与性能自定义平衡方法,可满足用户安全与性能的个性化平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23014.9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南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自适应同态加密方法,该方法在芯片级安全环境内实现同态加密参数与方案的自适应配置与切换,在保障原始数据与计算结果安全的同时,提升同态加密算法的效率、扩展不同同态加密算法可用性,从而大幅度提升同态加密方法的实用性,以不同技术路线融合的创新思路推动隐私防护技术的落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