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132507.7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农药化工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这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将2,6‑二甲基硝基苯在金属酞菁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用氧化剂定位氧化生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该方法以臭氧作为氧化剂,不仅提高了收率,而且提高了工业合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反应的清洁性,降低了环境污染。相比于使用混酸硝化的方法,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硝酸废水,绿色环保。另外,本发明方法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和收率高,后处理简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后续分离异构体的问题,适于工业化大量生产。

    亚萘酞菁类受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68404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840188.3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亚萘酞菁类受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太阳能电池,属于有机合成及光电技术领域。以6,7-二氰基萘单酰亚胺类化合物和三氯化硼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生成氯代亚萘酞菁三酰亚胺,以氯代亚萘酞菁三酰亚胺进行氟取代、苯氧基取代或苯硫基取代,最后得到一系列亚萘酞菁分子受体材料。本发明设计将酰亚胺基团引入未取代的亚萘酞菁分子中,合成了一类溶解性好、分离提纯简单、LUMO能级合适的新型受体材料。这类受体材料在器件结构要求简单的体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高达6.25%,是亚酞菁、亚萘酞菁、酞菁和萘酞菁类可溶液处理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132594.6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这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以空气作为氧化剂,通过金属酞菁催化剂与助剂相配合提高了产物收率的同时改善了工业合成反应的清洁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硝化法即能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废水,又优化了产物的处理工艺。该合成方法降低了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生产成本,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

    一类可酸碱调节的近红外吸收染料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3091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18119.9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类具有近红外性质的氮杂苝单酰亚胺类染料及其合成方法,该方法以5-硼酸频那醇酯-8-甲氧基喹啉和不同烷基取代的4,5-二溴-1,8-萘酰亚胺为原料,他们的摩尔比为1∶1~1.5,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剂条件下,室温到溶剂的回流温度的温度范围内,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搅拌8~24h;产物与三溴化硼(摩尔比为1∶1~30)在有机溶剂中、室温到溶剂的回流温度的温度范围内搅拌1~12h生成一系列氮杂苝单酰亚胺类染料。本发明所述的一类可酸碱调节的近红外吸收染料具有稳定性高、合成及分离提纯简单,吸收可简单调节的优点。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一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32507.7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农药化工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这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将2,6‑二甲基硝基苯在金属酞菁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用氧化剂定位氧化生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该方法以臭氧作为氧化剂,不仅提高了收率,而且提高了工业合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反应的清洁性,降低了环境污染。相比于使用混酸硝化的方法,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硝酸废水,绿色环保。另外,本发明方法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和收率高,后处理简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后续分离异构体的问题,适于工业化大量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