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132507.7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C201/12 , C07C205/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农药化工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这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将2,6‑二甲基硝基苯在金属酞菁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用氧化剂定位氧化生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该方法以臭氧作为氧化剂,不仅提高了收率,而且提高了工业合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反应的清洁性,降低了环境污染。相比于使用混酸硝化的方法,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硝酸废水,绿色环保。另外,本发明方法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和收率高,后处理简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后续分离异构体的问题,适于工业化大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32507.7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C201/12 , C07C205/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农药化工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这种3‑甲基‑2‑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将2,6‑二甲基硝基苯在金属酞菁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用氧化剂定位氧化生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该方法以臭氧作为氧化剂,不仅提高了收率,而且提高了工业合成3‑甲基‑2‑硝基苯甲酸反应的清洁性,降低了环境污染。相比于使用混酸硝化的方法,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硝酸废水,绿色环保。另外,本发明方法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和收率高,后处理简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后续分离异构体的问题,适于工业化大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462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78063.5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九江善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IPC: C07C201/12 , C07C205/57 , C07C2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硝基邻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中间体的技术领域。该方法以廉价易得的3‑硝基邻二甲苯为原料,通过上溴和氧化两步反应高效合成了3‑硝基邻苯二甲酸,反应选择性好,产物收率高,后处理简单,同时避免了传统合成方法中强酸的使用,绿色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32594.6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C205/57 , C07C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这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以空气作为氧化剂,通过金属酞菁催化剂与助剂相配合提高了产物收率的同时改善了工业合成反应的清洁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硝化法即能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废水,又优化了产物的处理工艺。该合成方法降低了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生产成本,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7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132594.6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07C205/57 , C07C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这种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以空气作为氧化剂,通过金属酞菁催化剂与助剂相配合提高了产物收率的同时改善了工业合成反应的清洁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硝化法即能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废水,又优化了产物的处理工艺。该合成方法降低了2‑硝基‑3‑甲基苯甲酸的生产成本,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14938153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842939.8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D03D15/217 , D03D15/275 , D03D15/47 , D03D15/513 , D03D15/283 , D01F1/07 , D01F6/54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发热面料,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这种多功能发热面料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经纱采用碳纳米管纱线和棉线,碳纳米管纱线和棉线的投经比例为2:1‑3:1,纬纱采用碳纳米管纱线和阻燃腈纶纱线,碳纳米管纱线和阻燃腈纶纱线的投纬比例为1:1‑2:1。该面料在经纱和纬纱中同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碳纳米管纤维纱线,因碳纳米管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特性使得该面料具有柔性、舒适、安全稳定、耐水洗以及高电热转化效率等优势。此外,通过在纬纱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阻燃腈纶纤维使得该面料具有优异发热功能的同时具有阻燃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5209840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20790061.8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D03D15/275 , D03D15/47 , D03D15/217 , D03D15/283 , D03D15/52
Abstract: 一种新型具有发热功能的面料,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这种新型具有发热功能的面料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经纱采用混纺纱线,纬纱采用碳纳米管纱线。该面料采用以浮动催化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关键材料,通过传统针织、机织等纺织技术,开发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电加热织物面料。该面料具有柔性、舒适、安全稳定、耐水洗以及高电热转化效率等特点,是智能电加热服的理想发热面料。此外,在电加热性能方面,碳纳米管纤维具有碳材料特有的远红外发射特性,在提供热量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人体红外理疗功能。另外,将碳纳米管纤维与镀银纤维编织能够形成即具有发热功能又具有抗菌放辐射作用的多功能面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