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果豆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140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423594.9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坚果豆腐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2)坚果烘干处理:选择预处理后的坚果烘干炒制处理;(3)坚果磨浆处理:加入乳化剂混合后,进行磨浆处理,制得坚果浆;(4)大豆磨浆处理:选择预处理后的大豆,加入水混合后,磨浆处理制得全豆豆浆;(5)煮浆处理:选择坚果浆与全豆豆浆进行混合,制得煮浆液;(6)冷却处理:冷却并加入复配凝固剂,制得浆料;(7)成品制作:选择冷却处理后的浆料,倒入豆腐模具中凝固,静置冷却,即得坚果豆腐。本发明的方法解决全组分产品粉碎难,坚果在磨浆过程中易氧化,以及产品凝固成型难等问题,该方法无需除渣,保留了大豆和坚果的全部营养成分。

    一种去除油脂中黄曲霉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494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67122.2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油脂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属于食品工业技术领域。其方法如下:预处理、有机萃取处理、离心处理、干燥处理、碱化处理、水洗处理、固液分离处理及酶解处理。有机萃取处理、碱化处理及酶解处理等多个工艺步骤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萃取油中的黄曲霉素;作为有机萃取剂,其中丙酮易于挥发,其中四氯化碳密度大,易于离心去除,其中二辛酯溶于水易于离心和水洗去除;同时,氢氧化钠的加入,利于碱化处理黄曲霉素,破坏黄曲霉素内酯,形成香豆素钠盐,可通过水洗溶解香豆素钠盐进而间接去除黄曲霉素;此外,酶解处理可辅助降解黄曲霉素,条件温和,避免油脂的氧化酸败。因此,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油脂中原有的营养成分。

    一种增强冷水溶解性且抗消化大米淀粉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215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711347829.9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增强冷水溶解性且抗消化大米淀粉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5‑30质量份的非淀粉多糖溶于10000‑11000质量份水得到均匀的非淀粉多糖溶液;(2)往非淀粉多糖溶液中加入300‑500质量份的大米淀粉,搅拌混匀,得到混合体系;(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体系在94‑96℃条件下加热25‑30 min,完全糊化后,室温25℃冷却11‑12 h,使淀粉分子与非淀粉多糖充分发生相互作用;(4)将步骤(3)所得的中间产物喷雾干燥得到增强冷水溶解性且抗消化的大米淀粉。本发明生产的淀粉冷水溶解性增强,且具有抗消化的作用。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9851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710051572.2

    申请日:2007-02-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材料制成:中链脂肪酸1份、磷脂5~20份、胆固醇1~8份、表面活性剂1~5份。本发明的优点是:公开了更为稳定、粒径更小更均匀,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脂质体,本课题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分和含量制备的中链脂肪酸脂质体不仅质量稳定,而且所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小并且均匀,分布范围窄(150nm~300nm),包封率在70%以上。

    用于细胞破壁的撞击腔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0709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610018944.7

    申请日:2006-04-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47/06 C12M4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细胞破壁的撞击腔,包括头尾互相连接的二元主腔和一元副腔,二元主腔由主管体和主管体内的孔道组成;一元副腔由副管体和副管体内的孔道组成;其中:主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主进料管、第一主谐振管、第二主谐振管、主缓冲管、主分流管、主撞击管、主射流管、主突变管、主编流管和主出料管组成;副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副进料管、副谐振管、副缓冲管、副分流管、副撞击管、副射流管、副扩流管和副出料管组成。本发明采用二元主腔或一元副腔的组合,特别是二元主谐振管、细小的双股分流管、细小的副射流管等结构,让高速液流剧烈碰撞。能将悬浮液中的物料的细胞壁进一步破碎得到细小碎片。

    用于液相法超微粉碎的撞击腔

    公开(公告)号:CN100425349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610018941.3

    申请日:2006-04-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液相法超微粉碎的撞击腔,本发明包括头尾互相连接的一元主腔和一元副腔,一元主腔由主管体和主管体内的孔道组成;一元副腔由副管体和副管体内的孔道组成;其中:主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主进料管、主谐振管、主缓冲管、主分流管、主撞击管、主射流管、主突变管、主缩流管和主出料管组成;副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副进料管、副谐振管、副缓冲管、副分流管、副撞击管、副射流管、副扩流管和副出料管组成。本发明采用一元主腔或一元副腔的组合,特别是主谐振管、副谐振管、细小的双股分流管、细小的副射流管等结构,让高速液流剧烈碰撞。能将悬浮液中的固体物料进一步破碎得到细小碎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