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1727683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810152397.0
申请日:2008-10-2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RFID射频识别标签与IC卡协同作用对IC卡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可以显著提高IC卡储值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1)IC卡系统:IC卡采用MiFarel标准的逻辑加密卡,读卡器采用应用于13.56MHz非接触式通信的高集成MF RC500型读卡器;(2)ID卡系统:ID卡采用集成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MiFarel逻辑加密卡,读卡器采用RFID远距离射频技术。与现有公交系统相比,用户刷卡时只需随身佩带ID卡即可实现身份认证,既保证IC卡储值安全性,又满足公交系统便捷的需求。因此该系统对用户和公交公司都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在公交领域极具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900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17028.2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钼酸盐的硫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由单质硫和作为载体的钼酸盐复合而成,其中,硫在复合正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95%。所述钼酸盐的理论密度>3.5 g cm‑3,振实密度>1.0 g cm‑3。钼酸盐为空心球结构,其制备方法是将乙酰丙酮金属盐M(AA)、乙酰丙酮钼按比例加入到甲醇中室温下搅拌,随后加入HNO3,将得到的溶液置于反应釜中保温处理,所得沉淀用清洗后干燥,干燥好的粉末300~500°C。本发明钼酸盐载体材料能够实现固硫和促进电化学反应进行的作用,继而获得高容量和高稳定性的锂‑硫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898772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56683.6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由单质硫和载体材料复合而成,所述的载体材料选自钴酸锂、锰酸锂或磷酸铁锂中的一种;其中,硫与钴酸锂、锰酸锂或磷酸铁锂的质量比为50:50~80:20。上述载体材料作为硫正极的极性载体,对极性多硫化锂的强化学吸附作用,能够减缓多硫化锂在醚类电解液中的溶解和穿梭,继而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此外,上述载体材料对于硫和多硫离子之间的转化具有催化作用,有利于减小极化,促进反应发生,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从而获得具有高容量和高循环寿命的锂硫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62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19943.X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G01P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测量加速度的单分子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是利用机械可控裂结(MCBJ)技术、微纳加工工艺和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的。可运用于分子电子学、传感测量、及航空航天领域。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制作纳米电极芯片,利用MCBJ装置构筑间隙可控的单分子结,通过测量纳米粒子在纳米间隙中位置的相对移动而导致的隧穿电流的变化,精密测量对应的加速度值。由于隧穿电流值对隧穿距离的变化极其敏感(隧穿距离每变化0.1纳米,对应的隧穿电流可以变化1个数量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隧穿电流的变化,实现对不同加速度的精确探测。扩展了单分子器件的应用范围,为单分子器件的发展和分子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1727683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152397.0
申请日:2008-10-2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RFID射频识别标签与IC卡协同作用对IC卡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可以显著提高IC卡储值的安全性。该系统包括:(1)IC卡系统:IC卡采用MiFare1标准的逻辑加密卡,读卡器采用应用于13.56MHz非接触式通信的高集成MF RC500型读卡器;(2)ID卡系统:ID卡采用集成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MiFare1逻辑加密卡,读卡器采用RFID远距离射频技术。与现有公交系统相比,用户刷卡时只需随身佩带ID卡即可实现身份认证,既保证IC卡储值安全性,又满足公交系统便捷的需求。因此该系统对用户和公交公司都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在公交领域极具推广价值。
-
-
公开(公告)号:CN10726539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60918.0
申请日:2017-05-1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B81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C1/00349 , B81C1/00134 , B81C1/0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精密控制纳米间隙的单层石墨烯电极的方法,以及构建以石墨烯为电极的单分子结的技术和工艺流程。本发明是利用单层薄膜制备工艺、微纳加工相关技术和机械可控裂结技术实现的。通过将制备的单层石墨烯芯片置于机械可控三点弯曲装置上,连续弯曲基板使得单层石墨烯断裂,形成可控纳米间隙的单层石墨烯电极对。最后通过利用酰胺共价键在间隙间连接有机分子来形成单层石墨烯单分子结。由于该方法可在皮米级别精确调控纳米间隙的大小来匹配分子长度,因此可以实现单层石墨烯单分子结的高效量产。而且单层石墨烯性质稳定,提高了单分子结器件的稳定性,为分子器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在分子电子学的发展方面具有较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623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710119943.X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G01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测量加速度的单分子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是利用机械可控裂结(MCBJ)技术、微纳加工工艺和分子自组装技术实现的。可运用于分子电子学、传感测量、及航空航天领域。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制作纳米电极芯片,利用MCBJ装置构筑间隙可控的单分子结,通过测量纳米粒子在纳米间隙中位置的相对移动而导致的隧穿电流的变化,精密测量对应的加速度值。由于隧穿电流值对隧穿距离的变化极其敏感(隧穿距离每变化0.1纳米,对应的隧穿电流可以变化1个数量级),因此可以通过测量隧穿电流的变化,实现对不同加速度的精确探测。扩展了单分子器件的应用范围,为单分子器件的发展和分子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667453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1176063.8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铕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产品化学式为{[Eu2(L)3(DMF)2]}n,是将5‑(4氢‑1,2,4‑三氮唑)‑4‑苯‑1,3‑二羧酸和的六水合氯化铕加入到甲醇和DMF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再置于聚四氟乙稀内衬水热合成高压反应釜中,经反应后降温、过滤得到无色块状晶体;再用甲醇和DMF的混合液反复洗涤,即可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成本低;在室温下,氯苯、1,2‑二氯苯、1,2,4‑三氯苯、1,2,3,4‑四氯苯、1,2,4,5‑四氯苯、五氯苯、六氯苯对该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淬灭响应,在环境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