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6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017048.2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C12Q1/70 , C12Q1/6825 ,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框架核酸和CRISPR的电化学传感器对病毒的检测方法,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包括:S1、制备带有电化学信号分子的框架核酸;S2、对金电极进行预处理,并在金电极表面通过Au‑S键连接巯基修饰的发夹链SH‑H1,以得到电化学传感界面;S3、制备CRISPR/Cas13a切割系统,并在CRISPR/Cas13a切割系统中加入发夹H0;S4、将电化学传感界面与S3得到的产物进行混合孵育,并加入发夹H2,在电化学传感界面进行CHA反应;S5、将S1的产物加入S4的产物中进行混合孵育,清洗后检测产物的电化学信号。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通过激活LwaCas13a蛋白的反式切割活性,实现在电化学传感界面上催化发夹自组装,通过使用框架核酸来放大信号,使得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4192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578304.4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C12Q1/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SN酶的量子点‑磁珠miRNA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通过量子点和磁珠表面共价偶联的链霉亲和素和DNA末端修饰的生物素的连接,构建QD‑DNA生物探针和MB‑DNA生物探针。本发明利用量子点优良的光学特性,基于磁珠的磁分离更省时、分离效果更理想的特点,并且利用DSN酶能够高选择性地识别并切割完全匹配的DNA双链或者RNA/DNA杂交双链中的DNA,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的特点,制备了一种基于DSN酶的量子点‑磁珠miRNA传感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miRNA的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将有潜在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842312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610164415.1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纳米花状超微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微米级碳纤维和铜丝用石墨导电胶粘连,伸入端部拉伸的玻璃毛细管中,进行火焰刻蚀至纳米级直径,在其表面进行电化学沉积电泳漆,加热烘烤处理后,在酸性氯金酸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沉积金制得纳米花状超微金电极。将制备的该电极表面组装标记有电化学活性物质的生物分子,能够特异性地识别靶分子表面受体,利用电化学方法对靶分子进行检测。该电极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检测等研究领域。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尺寸小,易于操作;制得的金电极的表面洁净,增加了超微电极的比表面积,增强了电化学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77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25159.5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卤素诱导的三种不同形貌的铂-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卤素离子种类,采用一步法微波合成不同形貌的铂纳米颗粒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当卤素分别为I-、Br-,Cl-时,合成了花状,小立方块,不规则球形的铂纳米颗粒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将三种纳米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均实现了对乙醇的催化氧化,并且三种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对乙醇催化氧化的都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本发明得到的卤素诱导的铂-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快速简便的一步法微波合成成功制备出了形貌可控的铂纳米颗粒功能化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并且该复合材料用作催化剂可实现对乙醇的催化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690288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699116.9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状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SERS增强基底的应用,制备方法是:(1)配制氯金酸浓度为1~20 mM、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300 mM的水溶液;(2)加入不同体积浓度为10 mM的硝酸银溶液,反应0.5~5 min;(3)加入浓度为0.3 M的抗坏血酸溶液,反应0.5~5 min;(4)反应体系在4℃静置生长5~180 min后,离心和洗涤,得到的花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形貌可控尺寸均一,可以用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基底。且该工艺耗时短、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9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15094.9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7/48 , G01N27/327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方法。将cTnI的适体Tro4与其部分互补的激活子Tro4’杂交,锁住Tro4’的激活活性;当待测样品中有靶标cTnI时,适体与cTnI特异性结合,释放了激活子Tro4’,释放的激活子Tro4’会与Cas12a/crRNA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Cas12a蛋白的反式切割活性,切割SPCE‑Au传感器表面固定的probe DNA,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降低,证明待测物中含有cTnI。本发明旨在利用CRISPR/Cas体系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和高效的切割活性,实现对cTnI的简单、快速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70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05101.9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ERS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传感器领域。SERS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二硫化钼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星型金纳米颗粒,制备得到MoS2‑AuNSs纳米复合材料;将磁性纳米颗粒组装在MoS2‑AuNSs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形成MoS2‑Fe3O4‑AuNSs复合材料,作为SERS生物传感器的活性基底;巯基修饰的探针DNA通过Au‑S键组装在MoS2‑Fe3O4‑AuNSs复合材料表面,得到SH‑DNA/MoS2‑Fe3O4‑AuNSs拉曼检测平台;将信号探针固定在SH‑DNA/MoS2‑Fe3O4‑AuNSs拉曼检测平台表面,用于识别和捕获外泌体。本发明通过使用MoS2‑Fe3O4‑AuNSs纳米材料作为活性基底,实现了外泌体的富集和对产物进行磁分离,简化了外泌体检测的步骤,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使用种类不同的信号探针,实现对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亚群的多元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13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247766.4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硫化钼与亚甲基蓝之间吸附机理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亚甲基蓝与二硫化钼进行混合,再根据亚甲基蓝和二硫化钼的Zeta电位的不同推测亚甲基蓝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二硫化钼的表面,逐步探究了不同量亚甲基蓝、吸附时间、溶液pH、光照等因素对两者之间吸附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三种典型的吸附模型来对二硫化钼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模拟,之后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利用不同比例的二硫化钼和亚甲基蓝复合材料的原子力显微镜数据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吸附符合三种经典吸附模型之一的Temkin吸附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作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36514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510815744.3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纳米星/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为:将二硫化钼种子溶液和氯金酸溶液混合,经原位生长、提纯得到金纳米星/二硫化钼复合材料。优点为:(1)制备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多枝状星形形貌和均一的尺寸;粒子之间无团聚,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在二硫化钼片层结构上,金纳米星的负载密度较大;(2)该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峰值在600‑1000nm之间,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温度迅速升高,因而具有较好的光热转化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3)该金纳米星/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工艺简单易操作,设备要求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杂质含量少,产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59576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1114420.4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1N27/327 , C12Q1/6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采用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SPCE‑Au电极,引入巯基修饰的捕获链形成SH‑DNA/SPCE‑Au电化学检测基底;将靶标、crRNA和LwaCas13a特异性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物,实现对报告探针的非特异性、非靶标性降解(反式切割)。SH‑DNA/SPCE‑Au作为检测平台对报告探针进行捕获,完成检测信号从无到有的过程,即“signal on”检测机理,实现对靶标序列的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