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34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12842.4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S1、划定多个生态修复区;S2、植物种植;每个所述生态修复区中,在所述生态修复区的边缘一圈种植高层植株、并向生态修复区内部依次种植一圈中层植株、一圈低层植株;S3、生态修复区设置;本发明可形成多层次植株分布的生态修复区,有助于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通过第一沟槽、沙障以及其间距的设置,可以在后续年间,实现各个层次植株的种子随风停留在第一沟槽中或附近达到播种生长的目的,形成沿着第一沟槽的多层植株,加强上述的生态修复效果,便于后续利用风力进行播种,无需再进行人工密植。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3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92619.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11/122 , C02F11/13 , C02F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地区生态化治理用污泥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外壳体、污泥调质组件、污泥压滤组件和固化组件;污泥调质组件包括设在外壳体内部的网筒、设在网筒内部的调质架和为调质架提供动力的调质电机;污泥压滤组件包括设在外壳体内部的压滤筒、卡接在压滤筒内部的活塞板、锥形滤网和为活塞板提供动力的压滤电机;固化组件通过布料管与压滤筒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污泥泵;本发明的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污泥的生态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812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98825.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16C20/10 , G16C20/70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群县级尺度植被固碳量驱动贡献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生态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基于植被固碳量以及驱动变量,获取数据,数据包括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驱动变量;通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城市群县级尺度的陆地植被固碳量;利用归因分析框架构建植被固碳量与多个驱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对关系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各驱动变量对于各县域植被固碳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值;根据相对贡献值确定植被碳量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根据主导驱动因素生成城市群县级尺度植被固碳量驱动贡献报告。通过本发明能够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尺度制定积极合理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双碳”政策提供科技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0388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99005.6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9/00 , C02F1/00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101/30 , C02F3/30 , C02F3/34 , C02F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和调节池,所述过滤池和调节池的下端设置有厌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的下端设置有MBR膜池和清水池,所述过滤池与调节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连通,所述调节池与厌氧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连通,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通过第二溢流口连通,所述好氧池与MBR膜池之间通过第二溢流管连通。其技术要点为:一体化层叠设计结构降低了整体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结构紧凑,现场组装方便,适应多种安装场所,采用多组自然溢流的方式代替常规的泵体提升输送,在确保水体能够正常流动的同时,减少了泵体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运行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476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0145.3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污染矿区土地中的积水抽出,对污染矿区土地投撒土壤修复剂,然后进行翻耕;步骤2、在污染矿区土地上铺设基底料,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下层框体并依次铺设固型料,微生物复合剂,土料;步骤3、将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上层框体与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下层框体对接,对污染矿区土地进行喷水并施加营养剂;步骤4、在处理30‑45天后,向污染矿区土地撒入草种,待草种发芽后,去除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上层框体,并种植树木,完成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本发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矿区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3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92619.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11/122 , C02F11/13 , C02F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地区生态化治理用污泥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外壳体、污泥调质组件、污泥压滤组件和固化组件;污泥调质组件包括设在外壳体内部的网筒、设在网筒内部的调质架和为调质架提供动力的调质电机;污泥压滤组件包括设在外壳体内部的压滤筒、卡接在压滤筒内部的活塞板、锥形滤网和为活塞板提供动力的压滤电机;固化组件通过布料管与压滤筒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污泥泵;本发明的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污泥的生态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652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301939.2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评估方法,该区域包括县、市或重要生态功能区等,步骤如下:S1、采集遥感数据,并对遥感数据进行波段组合、几何校正及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并选取标准彩色合成方案,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目视解译;S2、计算统计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值和当量因子,当量因子为当年平均粮食市场价值的1/7;S3、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总量上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的总变化趋势;S4、选取植被覆盖度指标,根据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两个参数,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修正。本发明对于制定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管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088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91004.8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铁矿废弃地淋溶水污染治理与生态功能修复方法,属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一种硫铁矿废弃地生态功能修复方法,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对待处理场地进行挖掘,获得回填坑和待修复酸性基质;(2)制备改良剂,并将制得的改良剂和待修复的酸性基质混合对其进行预定时间的养护处理;(3)向回填坑内铺设毛石作为隔离导流层;(4)将修复后的酸性基质回填至铺设有毛石的回填坑内,用表土覆盖后种植植被。本发明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重金属酸性废水,以及废矿石堆场所产生的淋溶酸水,进行污染源废水污染治理;对于提高矿区废水的治理水平,加快矿区生态功能恢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8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42393.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区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多组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评价指标及历史时间段内的多组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评价指标的数据;确定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计算未来待预测时间的产区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本发明利用历史的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指标数据,计算出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利用该耦合协调度,能够对未来的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配合程度进行预估,为产区未来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5590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8439.4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N5/04 , G06F17/18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群固碳能力驱动因素的关键阈值确定方法,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包括:基于因果推理,确定历史数据集中各驱动因素与固碳量之间的因果效应;根据因果效应确定固碳量的可靠驱动因素,结合历史固碳量数据,训练固碳量回归模型;计算训练样本中各特征的沙普利值;基于全部训练样本中的各特征的沙普利值,绘制各驱动因素的依赖图,采用变点检测方法确定各依赖图中散点数据的变点,并根据变点对应的驱动因素斜率值确定对应驱动因素的关键阈值。本发明能够对驱动因素及固碳量的内在因果机制进行分析,并确认关键阈值,更深入科学地理解城市群碳循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