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76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0145.3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污染矿区土地中的积水抽出,对污染矿区土地投撒土壤修复剂,然后进行翻耕;步骤2、在污染矿区土地上铺设基底料,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下层框体并依次铺设固型料,微生物复合剂,土料;步骤3、将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上层框体与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下层框体对接,对污染矿区土地进行喷水并施加营养剂;步骤4、在处理30‑45天后,向污染矿区土地撒入草种,待草种发芽后,去除复式修复生态网的上层框体,并种植树木,完成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协同治理。本发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矿区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一种城市群减污降评估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693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17061.4

    申请日:2022-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群减污降评估方法,用于数据分析,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减污降碳强度变量和减污降碳强度驱动变量数据,对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标准变量数据;利用软件对实测城市坐标与变量数据回归建模,获得GTWR模型,输入减污降碳强度变量,获得减污降碳强度指标的时空驱动特征;基于变量数据构建RF模型,输入减污降碳强度变量,获取RF结果;其中,获取N次RF结果的均值为驱动因素重要性变迁特征;利用时空驱动特征和驱动因素重要性变迁特征评估城市群减污降碳强度。本发明中采用RF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采用GTWR解释影响因素的时空非平稳性,其允许不同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变化,并对每个研究单元进行显著性检验。

    一种硫铁矿废弃地淋溶水污染治理与生态功能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88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91004.8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铁矿废弃地淋溶水污染治理与生态功能修复方法,属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一种硫铁矿废弃地生态功能修复方法,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对待处理场地进行挖掘,获得回填坑和待修复酸性基质;(2)制备改良剂,并将制得的改良剂和待修复的酸性基质混合对其进行预定时间的养护处理;(3)向回填坑内铺设毛石作为隔离导流层;(4)将修复后的酸性基质回填至铺设有毛石的回填坑内,用表土覆盖后种植植被。本发明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重金属酸性废水,以及废矿石堆场所产生的淋溶酸水,进行污染源废水污染治理;对于提高矿区废水的治理水平,加快矿区生态功能恢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大型尾矿库边坡重金属生态修复系统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7534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49031.0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山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尾矿库边坡重金属生态修复系统及应用。本发明通过设置边坡修复模块和人工湿地修复模块,并限定其各自具体构造及二者之间的长度关系,建立尾矿库边坡及其坡底延伸区域生态修复系统;本发明对坝体边坡进行安全加固和土地整治后,利于后续植物的种植;在特定时期对人工湿地修复模块的底泥土壤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剂为植物制成的生物炭。本发明在抑制尾矿库边坡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同时,实现尾矿库边坡及其缓冲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对生态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节省修复成本,进一步提升尾矿库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的效果。

    一种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42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29574.X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参数与夜间灯光数据;基于生态环境参数确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并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综合夜间灯光指数;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综合夜间灯光指数的耦合协调度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本发明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从空间布局入手,结合生态环境指数和综合夜间灯光指数分析自然本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以二者耦合协调度为指标评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提供科学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