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34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12842.4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S1、划定多个生态修复区;S2、植物种植;每个所述生态修复区中,在所述生态修复区的边缘一圈种植高层植株、并向生态修复区内部依次种植一圈中层植株、一圈低层植株;S3、生态修复区设置;本发明可形成多层次植株分布的生态修复区,有助于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通过第一沟槽、沙障以及其间距的设置,可以在后续年间,实现各个层次植株的种子随风停留在第一沟槽中或附近达到播种生长的目的,形成沿着第一沟槽的多层植株,加强上述的生态修复效果,便于后续利用风力进行播种,无需再进行人工密植。
-
公开(公告)号:CN114821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195246.3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顾及谐波模型系数和物候参数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影像获取及预处理;S2、建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CCDC模型;S3、基于逻辑回归方程的森林年物候提取;S4、基于物候参数的森林生物量制图。本发明将基于遥感提取的森林物候参数和所构建的谐波模型MCCDC系数作为树种分类和生物量建模的输入变量,在提高森林树种组制图精度基础上,耦合光学遥感和雷达影像,分树种构建光学‑雷达‑物候模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AGB建模时不区分树种对建模精度的影响的缺陷,从而提高区域尺度森林生物量制图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18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010660812.4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样地调查的TLS测度方法,属于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评估领域。通过地基激光雷达对样地分不同扫描点进行扫描,对不同扫描点组合配准的数据集进行参数提取,以所有扫描点配准的数据集为参照,比较各扫描点的重要性,为样地扫描点的选取提供选择依据。本发明基于单扫描和多扫描模式下的TLS架站方式,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进行植被结构数据采集,以坡度和地形起伏因子作为环境条件,分析架站方式的不同对于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数量、高度和冠幅三个直观植被生长参数提取的影响。本发明可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的植被样地调查降低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91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02639.2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13 , G01N21/25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7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降尺度方法,包括收集研究区资料,对预测变量进行提取;将全色波段与对应的多光谱波段进行融合,生成融合多光谱图像;确定与AGB值有更密切关系的特征变量,同时将多余的变量从建模过程中剔除;通过MGWR来捕捉各种预测变量的空间异质性水平的差异;利用粗分辨率数据集构建的MGWR统计回归模型直接应用于预测变量集,以完成降尺度的任务;并通过克里金法插值,将MGWRD得出的AGB残差的结构成分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来的成分叠加到空间上对应的MGWRD预测AGB值上,形成AGB的最终分布模式。由较低成本获得的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统计回归降尺度方法获得更高分辨率AGB分布图,并利用克里金法提高了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65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01413.6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F17/16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GEE平台和VCT算法的森林火灾斑块及发生时间提取方法,包括利用VCT算法结果以及所有可获取Landsat影像,根据标准化后的植被指数NBRr、NDMIr、NDVIr以及计算得到的植被指数差值dNBRr、dNDMIr、dNDVIr,使用得到的决策树规则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快速地将森林干扰发生具体时间确定到两幅影像获取日期之间,在Landsat8和Landsat9数据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地缩短,在此基础上,使用决策树规则进一步根据干扰发生时间前后的最靠近影像的植被指数值区分出了火灾干扰和非火灾干扰,在这些过程中,不需要对不同区域分别选择大量训练数据,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可以使用同一套决策树规则进行判断,相较于现有许多方法具有更好的泛用性,且保持了较高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213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195246.3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顾及谐波模型系数和物候参数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影像获取及预处理;S2、建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CCDC模型;S3、基于逻辑回归方程的森林年物候提取;S4、基于物候参数的森林生物量制图。本发明将基于遥感提取的森林物候参数和所构建的谐波模型MCCDC系数作为树种分类和生物量建模的输入变量,在提高森林树种组制图精度基础上,耦合光学遥感和雷达影像,分树种构建光学‑雷达‑物候模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AGB建模时不区分树种对建模精度的影响的缺陷,从而提高区域尺度森林生物量制图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131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60812.4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样地调查的TLS测度方法,属于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评估领域。通过地基激光雷达对样地分不同扫描点进行扫描,对不同扫描点组合配准的数据集进行参数提取,以所有扫描点配准的数据集为参照,比较各扫描点的重要性,为样地扫描点的选取提供选择依据。本发明基于单扫描和多扫描模式下的TLS架站方式,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进行植被结构数据采集,以坡度和地形起伏因子作为环境条件,分析架站方式的不同对于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数量、高度和冠幅三个直观植被生长参数提取的影响。本发明可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的植被样地调查降低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744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59425.8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植物多样性的半干旱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治理单元构建;S2、治理单元排布;S3、土壤初步治理;S4、植物种植;S5、土壤强化治理。本发明针对的是半干旱区盐碱地土壤盐碱度较高及物种缺乏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法,通过布设多个治理单元组成治理系统,配合以本发明专用的土壤改良剂,能够缓解半干旱区盐碱地土壤的高盐碱度,同时搭载以碱篷为主的植物修复体系,能够进一步有效提升半干旱区裸露盐碱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根据季节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了降雨等其他因素,最终形成了以一年为时长的治理方案,在治理结束后可选择性发展为观赏性湿地或农用耕地,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658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4358.7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V20/13 , G06V10/25 , G06V10/764 , G06K9/6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谐波模型系数和物候参数的森林树种组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影像获取及预处理;S2、建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CCDC模型;S3、基于逻辑回归方程的森林年物候提取以及MCCDC系数提取;S4、考虑物候参数以及MCCDC参数的树种组识别。本发明将基于遥感提取的森林物候参数和所构建的谐波模型MCCDC系数作为树种分类建模的输入变量,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光谱和纹理特征方法的独特分类数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仅仅依赖光谱、纹理特征输入时存在“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对分类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森林树种(组)分类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18318789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2750456.2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收集的枯叶打包机,包括机体,机体外侧设置有收集装置,机体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收集装置包括:吸风机进料口进料管装置架第一轴承螺纹杆支撑板三相异步电机联轴器螺纹套筒夹持环第二轴承转杆同步带限位块抖动弹簧筛选板连接杆撞击块抖动块,人们可以通过启动三相异步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正反转动,从而是螺纹杆跟随三相异步电机进行转动,此时螺纹杆表面的螺纹套筒根据人为需要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夹持环进行移动,夹持环的移动对带动进料管的位置进行调节,使进料管可以根据地势的需要进行收集工作,方便人们进行使用,筛选板下端固定连接抖动块,通过进料口的枯叶掉到筛选板的上端进行收集存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