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36788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05347.0

    申请日:2021-08-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即为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防治茶树轮斑病中的应用。本申请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室内盆栽苗防效试验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引起的茶轮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的预防效果最高达48.59%。通过对LYMC‑3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研究,发现抑菌物质是一类小分子、极性较高的非蛋白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碱较为敏感,强酸强碱环境下,抑菌活性明显降低;对茶轮斑病菌起抑制作用的物质,正丁醇能将其从发酵液中较好的萃取出来。可见,LYMC‑3菌株及其发酵液和发酵液的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一株松树内生细菌短小芽孢杆菌LYMC-3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54586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193772.5

    申请日:2017-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松树内生细菌,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LYMC‑3,已保藏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775,保藏日期:2016年12月21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为松树内生细菌,其无菌发酵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线作用,无菌发酵滤液的原液及稀释2倍、4倍、10倍液处理松材线虫24h后,其死亡率达到100%,且死亡的虫体全部消解。经无菌发酵滤液处理过的虫卵均未孵化,且虫卵的卵壳受到了破坏,可见该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杀线方面讲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生防作用。

    一种促进拟茎点霉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825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07024.7

    申请日:2019-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拟茎点霉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方法,包括:1)采用PDA培养基在固体平板上活化拟茎点霉菌种,获得到菌丝体;2)采用打孔法取步骤1)的菌丝体接种于装有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置于黑暗培养箱培养;3)待拟茎点霉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成白色,絮状后,转移至黑光灯下或黑暗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总分生孢子产量不小于1.0×1011个/皿。本发明的促进拟茎点霉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方法,以塑料培养皿结合黑光处理条件,使得培养皿可见明显的孢子堆,平均孢子堆数量达到109个/皿,每个孢子堆所含孢子数平均达到5.613×109个,且产生了大量乙型孢子,可生长速率远远大于以往拟茎点霉的产孢子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一株松树内生细菌短小芽孢杆菌LYMC‑3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545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93772.5

    申请日:2017-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松树内生细菌,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LYMC‑3,已保藏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775,保藏日期:2016年12月21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为松树内生细菌,其无菌发酵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线作用,无菌发酵滤液的原液及稀释2倍、4倍、10倍液处理松材线虫24h后,其死亡率达到100%,且死亡的虫体全部消解。经无菌发酵滤液处理过的虫卵均未孵化,且虫卵的卵壳受到了破坏,可见该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杀线方面讲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生防作用。

    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36788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905347.0

    申请日:2021-08-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新用途,即为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防治茶树轮斑病中的应用。本申请的松树内生短小芽孢杆菌LYMC‑3,室内盆栽苗防效试验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引起的茶轮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的预防效果最高达48.59%。通过对LYMC‑3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研究,发现抑菌物质是一类小分子、极性较高的非蛋白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碱较为敏感,强酸强碱环境下,抑菌活性明显降低;对茶轮斑病菌起抑制作用的物质,正丁醇能将其从发酵液中较好的萃取出来。可见,LYMC‑3菌株及其发酵液和发酵液的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