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2150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128191.4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P7/6463 , C12P23/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温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包括制备斜面单菌落、种子活化、发酵培养,发酵培养过程中分阶段进行温度调控,具体为:第一阶段:时长36‑60h,发酵温度30℃;第二阶段:时长6h,发酵温度25℃;第三阶段:时长54‑78h,发酵温度22℃;发酵的总时长为120h。本发明所述变温发酵圆红冬孢酵母菌生产微生物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可同时实现高菌株生长量、高微生物油脂含量、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发酵成本、提高了发酵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为工业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128191.4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P7/6463 , C12P23/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温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包括制备斜面单菌落、种子活化、发酵培养,发酵培养过程中分阶段进行温度调控,具体为:第一阶段:时长36‑60h,发酵温度30℃;第二阶段:时长6h,发酵温度25℃;第三阶段:时长54‑78h,发酵温度22℃;发酵的总时长为120h。本发明所述变温发酵圆红冬孢酵母菌生产微生物油脂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可同时实现高菌株生长量、高微生物油脂含量、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发酵成本、提高了发酵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为工业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08588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6469.3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P23/00 , C12P7/6409 , C12N1/16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廉价碳源糖蜜生产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包括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发酵菌株为圆红冬孢酵母菌;发酵培养的发酵培养基中碳源为20‑40g/L糖蜜和30‑50g/L葡萄糖组成的混合碳源;氮源为0.1g/L硫酸铵,无需再添加有机氮源酵母提取物。本发明利用廉价糖蜜作为碳源进行发酵生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办法,其作为廉价的粗原料代替了部分碳源以及全部酵母粉来发酵生产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308387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345911.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N1/16 , C12P23/00 , C12P7/6409 , A23K10/16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产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分类命名为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toruloides)Z1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226。本发明通过离子束诱变,得到的突变菌株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摇瓶发酵中油脂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达到了66%和13.5mg/g,分别是同等条件培养的出发菌株的2.12倍和12.85倍;其稳定性高、产物产量高、重复性好,是一株适合作为动物饲料的优良菌种。其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作为动物添加剂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原料来源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解决了微生物油脂提取后剩余的菌渣不合适动物消化吸收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促进资源之间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0838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345911.8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产不饱和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分类命名为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toruloides)Z1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226。本发明通过离子束诱变,得到的突变菌株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在摇瓶发酵中油脂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达到了66%和13.5mg/g,分别是同等条件培养的出发菌株的2.12倍和12.85倍;其稳定性高、产物产量高、重复性好,是一株适合作为动物饲料的优良菌种。其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作为动物添加剂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原料来源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解决了微生物油脂提取后剩余的菌渣不合适动物消化吸收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促进资源之间的综合利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