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666077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23166376.3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净化效率和热回收效率的RTO装置,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室和设置在燃烧室下方、并与其连通的若干蓄热室,且还包括二燃室和热旁通管道;所述二燃室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热旁通管道与二燃室连接,燃烧室中的废气先进入二燃室再从热旁通管路排出。本实用新型RTO装置工作时,无论废气从哪个蓄热室进入,若需从热旁通管道排出,均需要经过二燃室,从而确保废气在从热旁通管道排除前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净化效率和热回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478673.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SAPO‑11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SAPO‑11分子筛材料是层层片状微晶聚集而成的圆饼状粒子,大小均匀、表面规整、比表面积大,对于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好,可用于液相反应吸附,同时,合成了三种不同硅含量和模板剂的SAPO‑11分子筛,对比显示,其中Si/Al2O3为0.2时,SAPO‑11分子筛的吸附效果最好,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四环素吸附容量高达651.94mg/g,同时对于无机Pb2+的吸附容量也高达148.17mg/g。通过改变晶化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硅铝凝胶的残留,提高结晶度,通过加酸使已经残留的硅铝凝胶溶解,双重保障,避免在过滤分离过程中残留的硅铝凝胶形成致密层而造成滤布的堵塞,降低过滤分离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73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478673.2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SAPO‑11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SAPO‑11分子筛材料是层层片状微晶聚集而成的圆饼状粒子,大小均匀、表面规整、比表面积大,对于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效果好,可用于液相反应吸附,同时,合成了三种不同硅含量和模板剂的SAPO‑11分子筛,对比显示,其中Si/Al2O3为0.2时,SAPO‑11分子筛的吸附效果最好,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四环素吸附容量高达651.94mg/g,同时对于无机Pb2+的吸附容量也高达148.17mg/g。通过改变晶化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硅铝凝胶的残留,提高结晶度,通过加酸使已经残留的硅铝凝胶溶解,双重保障,避免在过滤分离过程中残留的硅铝凝胶形成致
-
公开(公告)号:CN1130168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12014.X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马酸在抑制蓝藻生长中的应用,在一定浓度的蓝藻水域中,施用40mg/L富马酸便可长期抑制蓝藻生长。与常见的小分子酸抑制剂(乙酸、盐酸)相比,抑制效果好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生态安全性高。除此,富马酸不仅可以抑制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而且对小颤藻也有抑制效果,对蓝藻有普遍的应用性。因其可长期有效控制蓝藻且成本低廉、环境友好,适合向社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34476.7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可回收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水体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磁性可回收荧光探针的结构为Fe3O4@SiO2@NU‑1000;制备方法为依次制备得到Fe3O4纳米粒子,通过Fe3O4纳米粒子制备得到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通过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得到Fe3O4@SiO2@NU‑1000荧光探针。Fe3O4@SiO2@NU‑1000荧光探针的应用为用于全氟辛酸的检测。本发明提供磁性可回收荧光探针能够实现水体中全氟辛酸的检测,并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和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96664.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氟掺杂的Fe‑N‑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和再生,属于水污染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铁前驱体、锌盐、有机配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合成Fe掺杂金属有机骨架Fe@ZIF‑8材料,然后将其碳化成Fe‑N‑C材料;再将Fe‑N‑C与氟源混合并进行二次碳化,得到氟掺杂的Fe‑N‑C复合材料。本发明在Fe‑N‑C材料中引入氟原子,与FeN4中心的Fe产生轴向配位,具有高电负性的氟元素可有效提高Fe‑N‑C材料的等电点,增强了材料的反应活性,并且抑制了材料在反应过程中的Fe浸出,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此外,所制备的氟掺杂的Fe‑N‑C复合材料可以继续通过氟掺杂再生进行再利用,并保持高还原活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47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498541.8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棒球形超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和二水乙酸锌为原料,在室温下反应生成晶态Zn‑MOF‑74纳米颗粒,再经过可控的水热反应使MOF纳米颗粒转变为1D MOF纳米棒,并自组装成中空的球形超结构,进一步碳化处理可得到分级多孔的3D碳纳米棒球形超结构。将所述碳纳米棒球形超结构材料应用于吸附去除水体中的除草剂,去除效率高达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387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457668.0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加氢还原水中藻毒素的方法,向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体中加入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并调节水体的pH至6.0‑9.0,向水体中通入氢气进行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水体中降解产物不再具有肝毒性,达到产物无毒化的效果。与现有降解MC‑LR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液相催化还原法可选择性还原MC‑LR的Adda毒性基团,毒性去除明显,MC‑LR降解效率高,速度快,具有技术可行性,操作简单且材料易得,降解产物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0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94433.7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VOCs非均相反应的间歇式光反应器,在光照老化试验箱内包括石英反应器,所述石英反应器内设置多孔石英支架,负载环境介质的滤膜放置在所述的石英支架上;所述石英反应器设置液体进样口,其正下方设置盛放VOCs的凹槽;所述的间歇式光反应器还包括气源、包含蒸馏水的洗气室和气体混合器,气源、气体混合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的石英反应器。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装置进行环境介质介导的VOCs非均相反应的实验方法。本发明所述装置和方法,采用间歇式反应体系,能进行模拟大气颗粒物所介导的VOCs非均相光反应研究,实现环境因子的单一或复合性研究,且实验重复性好,质量平衡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53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611055849.4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1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6 , B01J20/0233 , C02F1/281 , C02F2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去除水体中硫醇类嗅味物质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去除水体中硫醇类嗅味物质的方法,将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在pH=4‑8的条件下对水中的硫醇类嗅味物质进行吸附去除,吸附时间为30min~24h,温度为293~303K。本发明采用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吸附去除水中的硫醇类嗅味物质,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能。此外,本发明材料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处理效果显著,吸附剂可循环利用。因此,本发明用于去除污染水体中的硫醇类嗅味物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