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超可拉伸晶态纳米线实现Micro-LED巨量转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4465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885207.4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超可拉伸晶态纳米线实现Micro‑LED巨量转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PECVD或者PVD工艺在衬底上淀积一层绝缘介质层作为牺牲层;利用光刻、电子束直写或者掩膜板技术定义台阶边缘,以及与Micro‑LED接触固定的区域,利用干法或湿法刻蚀工艺刻蚀绝缘介质层形成弹簧状垂直台阶侧壁;并沿着台阶刻蚀制作引导通道;在制备好的台阶一端,通过光刻、蒸发或者溅射工艺,局部淀积一层催化金属层;升高温度至催化金属熔点以上,通入还原性气体等离子体进行处理,使催化金属层转变为分离的金属纳米颗粒;本发明方法突破了长期以来限制微发光二极管的大规模制备和巨量转移的问题。

    基于颜色和内容多因素综合的图像相似性定量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3040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263619.X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颜色和内容多因素综合的图像相似性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读取图像img1及img2,进行预处理;步骤2,颜色相似性分析;步骤3,内容相似性分析;步骤4,颜色、内容综合相似性分析;步骤5,综合操作:对步骤2、3、4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操作,得到图像的综合相似性值similarity_pri;步骤6,对图像的综合相似性值similarity_pri进行修正:根据步骤1中预处理得到的结果,对similarity_pri进行细致修正,得到最后两张图像的定量相似性值similarity_val。

    一种极性码译码方法及译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58549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57383.8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M13/13 H03M13/1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的极性码译码方法及译码装置,与传统极性码置信度传递(BP)算法基于2输入2输出基本运算模块不同,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4输入4输出基本运算模块的解码方式,以及相应的解码因子图,并提供相邻节点间通过该4输入4输出基本运算模块传递消息的计算方法,得到新型的极性码BP译码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算法中的两层节点合并为一层,使得译码的总层数减少一半。本发明提供了相应的译码装置,相比传统方式,有效减少了一半的消息存储需求;相应减少了一半的存储器存取操作,降低功耗;并且减少了一半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钟数,加快了解码速度。

    基于颜色和内容多因素综合的图像相似性定量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3040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810263619.X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颜色和内容多因素综合的图像相似性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读取图像img1及img2,进行预处理;步骤2,颜色相似性分析;步骤3,内容相似性分析;步骤4,颜色、内容综合相似性分析;步骤5,综合操作:对步骤2、3、4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操作,得到图像的综合相似性值similarity_pri;步骤6,对图像的综合相似性值similarity_pri进行修正:根据步骤1中预处理得到的结果,对similarity_pri进行细致修正,得到最后两张图像的定量相似性值similarity_val。

    利用超可拉伸晶态纳米线实现Micro-LED巨量转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44656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85207.4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超可拉伸晶态纳米线实现Micro-LED巨量转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PECVD或者PVD工艺在衬底上淀积一层绝缘介质层作为牺牲层;利用光刻、电子束直写或者掩膜板技术定义台阶边缘,以及与Micro-LED接触固定的区域,利用干法或湿法刻蚀工艺刻蚀绝缘介质层形成弹簧状垂直台阶侧壁;并沿着台阶刻蚀制作引导通道;在制备好的台阶一端,通过光刻、蒸发或者溅射工艺,局部淀积一层催化金属层;升高温度至催化金属熔点以上,通入还原性气体等离子体进行处理,使催化金属层转变为分离的金属纳米颗粒;本发明方法突破了长期以来限制微发光二极管的大规模制备和巨量转移的问题。

    一种咬尾阶梯码的编码及解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9646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510388034.7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咬尾阶梯码编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一种(n,k)线性分组码作为分量码,其中n代表码长,n∈(500,5000),k代表编码前信息长度;2)按照阶梯码中的方式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组,构造矩阵,先在第一个矩阵的下方添加一个参与编码的全零矩阵,接着用分量码对剩余矩阵进行编码,编码的同时产生校验位矩阵,再将分组内最后一个矩阵与第一个矩阵编码完成首尾的衔接,最后用得到的校验位矩阵替代内补充的全零矩阵,完成编码。有益效果为:码通过采用这种新型的编码方案,新型的咬尾阶梯码有了分组码的特性,组与组之间的编码过程相互独立,且组内每一个矩阵内的信息依旧被包含在两个分量码之中,保证了纠错的性能。

    一种咬尾阶梯码的编码及解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9646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388034.7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咬尾阶梯码编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一种(n,k)线性分组码作为分量码,其中n代表码长,n∈(500,5000),k代表编码前信息长度;2)按照阶梯码中的方式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组,构造矩阵 ,先在第一个矩阵的下方添加一个参与编码的全零矩阵,接着用分量码对剩余矩阵进行编码,编码的同时产生校验位矩阵,再将分组内最后一个矩阵与第一个矩阵编码完成首尾的衔接,最后用得到的校验位矩阵替代内补充的全零矩阵,完成编码。有益效果为:码通过采用这种新型的编码方案,新型的咬尾阶梯码有了分组码的特性,组与组之间的编码过程相互独立,且组内每一个矩阵内的信息依旧被包含在两个分量码之中,保证了纠错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