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0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17040.6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型梅花蛹虫草酒的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效果,包括以下步骤(1)梅花蛹虫草混合汁的制备;(2)接入酵母菌,再加入白砂糖提供外源碳源,于25℃下进行主发酵;(3)主发酵结束后将酒液与酒渣过滤分离,于密闭环境下进行后发酵;(4)澄清装罐;(5)抗氧化性测定,其总黄酮含量0.42‑0.47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59.26%‑80.99%,超氧阴离子清除率96.20‑99.60%,本发明的梅花蛹虫草发酵酒馥郁清香,色泽红亮,含有梅花和蛹虫草的双重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健康有益,市场潜力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551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677919.3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果酒制备领域,提供了一种青梅蛹虫草发酵酒的制备方法及抗氧化效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青梅蛹虫草预处理;步骤(2),制作青梅蛹虫草混合液;步骤(3),主发酵;步骤(4),后发酵;步骤(5),成品;步骤(6),青梅蛹虫草酒抗氧化能力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青梅蛹虫草酒的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效果,选取优质青梅和蛹虫草预处理,破碎打浆按比例制作青梅蛹虫草混合液,加入酵母菌和白砂糖主发酵,过滤分离进行后发酵,结束后灌装杀菌,得到成品测定抗氧化性效果,所得青梅蛹虫草酒具有强抗氧化性,酒精度为14.6%、酒体呈琥珀色、澄清无沉淀、甘甜醇厚、黄酮含量0.23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91.9%、Vc含量0.62mg/mL。
-
公开(公告)号:CN116636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77877.3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抗氧化性梅花茶制备工艺,(1)茶坯选择;(2)江梅、朱砂梅及绿萼梅采摘与处理;(3)窨花拼合;(4)提花去渣;(5)二窨二提;(6)三窨三提;(7)梅花茶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梅花茶加工技术体系和抗氧化性评价方法,确定了江梅茶、朱砂梅茶及绿萼梅茶的最佳窨制条件,为创新梅花茶加工工艺及提高梅花茶品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本发明的梅花茶集茶香与梅香一体,滋味醇厚甘鲜,梅花香气清透,暗香幽幽浮动沁人心脾,具有强抗氧化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28651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128885.X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严谨型T7表达系统宿主菌的方法。利用内含肽反式剪接构建严谨型T7表达系统宿主菌,将T7RNA聚合酶分解为氨基末端即N端聚合酶与羧基末端即C端聚合酶,选择一个内含肽I,将内含肽I也分解为氨基末端即N端与羧基末端即C端的内含肽I;将这两个氨基末端的聚合酶与内含肽I融合,在这个基因上游融合常用启动子及其控制基因;同样的,将这两个羧基末端的聚合酶与内含肽I融合融合,在这个基因上游融合一个常用启动子及其控制基因;将这两个融合部分插入大肠杆菌的染色体或低拷贝数质粒中,就得到了严谨型T7表达系统宿主菌。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16668.4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果酒生产领域,提供了一种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复合发酵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预处理;步骤(2),制作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混合液;步骤(3),主发酵;步骤(4),后发酵;步骤(5),成品,本发明提供一种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复合发酵酒的制备工艺,选取优质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预处理,破碎打浆按比例制作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混合液,加入酵母菌和白砂糖进行主发酵,过滤分离进行后发酵,结束后灌装杀菌,所得青梅和蛹虫草培养基复合发酵酒,酒精度为5.3‑9.2%、酒体呈琥珀色,澄清无沉淀,甘甜醇厚。
-
公开(公告)号:CN102286518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28885.X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严谨型T7表达系统宿主菌的方法。利用内含肽反式剪接构建严谨型T7表达系统宿主菌,将T7RNA聚合酶分解为氨基末端即N端聚合酶与羧基末端即C端聚合酶,选择一个内含肽I,将内含肽I也分解为氨基末端即N端与羧基末端即C端的内含肽I;将这两个氨基末端的聚合酶与内含肽I融合,在这个基因上游融合常用启动子及其控制基因;同样的,将这两个羧基末端的聚合酶与内含肽I融合融合,在这个基因上游融合一个常用启动子及其控制基因;将这两个融合部分插入大肠杆菌的染色体或低拷贝数质粒中,就得到了严谨型T7表达系统宿主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