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47342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244016.1
申请日:2008-12-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具有电子复合抑制结构层的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电池结构为ITO/TiO2电极并吸附染料分子/电解质/电子复合抑制结构/Pt对电极/ITO,且在ITO基板上将吸附染剂分子之TiO2电极与对电极间加入电解质组成电池直接叠加在一起,并使用封装树脂将电池周边封装密闭电解液;所述电子复合抑制结构是:在对电极上或/与TiO2电极上均蒸发或溅射的氧化铝、氧化硅、聚合物或P型半导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70902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710133450.8
申请日:2007-09-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L31/0224 , H01L31/18 , H01L51/46 , H01L51/48 , H01L21/28 , H01G9/042 , H01G9/20 , H01M14/00 , H01M4/02 ,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染料敏化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高孔隙柔性碳对电极,所述高孔隙柔性碳对电极包括一个由一层具有三维多孔扩散微结构的碳纤维膜和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组成的复合膜;膜上设有二氧化钛半导体多孔薄膜为半导体工作电极。电极的制备方法是,对碳纤维膜石墨化和担载纳米铂黑处理,以该复合膜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对电极,与基于刚性基底的半导体氧化物工作电极组成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或与基于柔性基底的半导体氧化物工作电极组成全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并对碳纤维膜石墨化和担载纳米铂黑处理,处理后与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组成的复合膜;以该复合膜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对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447342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44016.1
申请日:2008-12-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具有电子复合抑制结构层的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电池结构为ITO/TiO2电极并吸附染料分子/电解质/电子复合抑制结构/Pt对电极/ITO,且在ITO基板上将吸附染剂分子之TiO2电极与对电极间加入电解质组成电池直接叠加在一起,并使用封装树脂将电池周边封装密闭电解液;所述电子复合抑制结构是:在对电极上或/与TiO2电极上均蒸发或溅射的氧化铝、氧化硅、聚合物或P型半导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3288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850609.2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31/22 , C02F1/72 , C07K1/107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红素的嵌合寡肽‑DNA模拟酶及其应用,由三个生物单元共价组装而成,即血红素、一种被称为G‑四链体的特殊DNA结构和寡肽。将两端具有不同修饰的G‑四链体核酸序列,利用其中一端修饰基团偶联到磁性微球表面,并用另一端剩余基团偶联血红素两个羧基中的一个。嵌合寡肽‑DNA模拟酶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显示出巨大的实际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在苛刻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高温、高/低pH值等环境)。实例通过催化降解一系列纺织业废水中的常见污染物染料(BB9、AB74、BR2)得到验证。此外还可以在循环使用中不损失催化效率(10次循环后保持90%以上催化能力),具备可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171870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11108.8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中继式纳米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及中继式蛋白酶活性检测方法,属于蛋白质检测领域。该方法主要通过构建基于可以进行中继式能量转移的纳米稀土上转换发光探针实现,具体的以纳米稀土上转换发光颗粒作为核心,在纳米颗粒表面直接连接的可以吸收上转换纳米探针发射光的中继层染料,以及末端修饰可以与中继层染料形成共振能量转移基团的多肽底物。在近红外激发光照射下,加入能够与多肽底物进行反应的蛋白酶,进行蛋白酶活性的检测。该蛋白酶检测方法检测灵敏高、普适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466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10030357.3
申请日:2009-03-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解质空间层制备方法,采用玻璃纤维作为物理支撑来制备电解质空间层,包括对玻璃纤维的选取,对玻璃纤维的处理,使用玻璃纤维制备电池电解质空间层。本发明简化了电池制备工艺,保证电解质空间层的厚度,提高了电池的成品率;解决了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热膨胀、收缩而引起电极间结构短路问题;适于大面积电池的制造;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柔性液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使得电池具有稳定性好,同时机械强度提高的优点;利用本发明制得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可以保证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的隔离,相对于未使用本发明方法直接封装制备电解质空间层的电池,效率提高10%左右,且电池稳定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299054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123740.9
申请日:2008-05-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R31/26
Abstract: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I-V特性和转换效率特性的测量方法,步骤如下:1)使用通常太阳电池IPCE测试系统相同的硬件测量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IPCE特性数据:调节汞灯等入射到单色仪,将单色仪波长刻度与其保持一致;2)将汞灯等以平行入射的方式进入单色仪,将标准参比电池接于电流计的两端;3)测量参比电池在200nm单色光照射下的电流信号,测量波长范围为200nm~1100nm;4)换上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S1,在同样条件下采集数据计算;5)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I-V特性数据测量:调节好模拟光源,采用平衡电桥补偿电路;调节恒压源,测量不同扫描速度的偏压下样品流过的电流,得到I-V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46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30357.3
申请日:2009-03-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解质空间层制备方法,采用玻璃纤维作为物理支撑来制备电解质空间层,包括对玻璃纤维的选取,对玻璃纤维的处理,使用玻璃纤维制备电池电解质空间层。本发明简化了电池制备工艺,保证电解质空间层的厚度,提高了电池的成品率;解决了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热膨胀、收缩而引起电极间结构短路问题;适于大面积电池的制造;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柔性液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使得电池具有稳定性好,同时机械强度提高的优点;利用本发明制得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可以保证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的隔离,相对于未使用本发明方法直接封装制备电解质空间层的电池,效率提高10%左右,且电池稳定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3288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850609.2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31/22 , C02F1/72 , C07K1/107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红素的嵌合寡肽‑DNA模拟酶及其应用,由三个生物单元共价组装而成,即血红素、一种被称为G‑四链体的特殊DNA结构和寡肽。将两端具有不同修饰的G‑四链体核酸序列,利用其中一端修饰基团偶联到磁性微球表面,并用另一端剩余基团偶联血红素两个羧基中的一个。嵌合寡肽‑DNA模拟酶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显示出巨大的实际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在苛刻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高温、高/低pH值等环境)。实例通过催化降解一系列纺织业废水中的常见污染物染料(BB9、AB74、BR2)得到验证。此外还可以在循环使用中不损失催化效率(10次循环后保持90%以上催化能力),具备可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150027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0090652.1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稀土纳米晶、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将预先溶于三氯甲烷的油溶性稀土基发光纳米晶储备液与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水进行混合,之后加入氨基双磷酸小分子配体并调节水相至低PH(2-3),搅拌后收集上清液获得改性后的纳米晶;产品的纯化方式为中性水溶液中低速离心分离,在较低PH(4-5)水溶液中超声分散;纯化后改性产物与预先琥珀酰亚胺活化的功能分子可直接偶联得到所需功能的纳米探针。该功能化方法获得纳米晶产量高,氨基负载量大,易于纯化,所制备纳米探针稳定性更高,在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中取得明显的效率提升,具有生物医学与光伏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