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614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63346.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子级团簇存算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原子级团簇存算器件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衬底及氧化层、栅电极和栅介质层;所述栅介质层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电电极,每根导电电极上设置有一个纳米级间隙;所述纳米级间隙的两边为源电极和漏电极,纳米级间隙中设置组合分子体系;所述组合分子体系为一个以上功能原子与单个分子的复合体系,其与源电极、漏电极形成良好的接触,所述组合分子体系具备单电偶极子双稳态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7211.4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Q10/20 , G06F18/24 , G06F40/289 , G06F40/216 , G16Y40/40 , G16Y4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故障数据协同处理智能聚合方法,包括:步骤1:终端用户进行设备故障上报;步骤2:对用户提交的新故障上报进行识别;步骤3:提炼故障信息,录入新故障样本;步骤4:运维保障人员根据故障上报更新已有故障样本;步骤5:根据故障类型,软故障则向终端用户回复操作规范说明,硬故障则向有关部门提交零部件更换或维修申请。本发明设计了故障上报信息与故障样本库的数据交互模式,能够实现终端用户与运维保障人员业务过程行为聚合的智能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1870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40007.9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关于工业互联网业务过程行为协同聚合的智能化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采集。采集配件数据以及外协厂商与配件相关的生产数据。步骤2: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后进行归一化处理,统一数据的数量级,去除纲量。步骤3:横向多指标评价。针对每类配件与外协厂商协同的一对多关系,进行横向的多指标评价。步骤4:纵向协同聚合。需求驱动,针对所有配件与外协厂商协同的多对多关系,进行纵向的协同聚合。步骤5:确认协同关系。根据步骤4确定的协同策略,与外协厂商确认协同关系,录入业务过程相关数据。本发明方法能够自适应迭代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确定协同聚合策略,实现业务过程行为协同聚合的智能化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0146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91444.8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工业互联网业务应用的D2D计算卸载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工业互联网环境中设备的分布状况;步骤2:根据分布状况将工业互联网设备划分为两个集合:可用设备集合和目标设备集合;步骤3:为目标设备集合中的每一个目标设备构建对应的待选中继设备集合;步骤4:目标设备i接收到任务mi信息,并与待选中继设备集合中的设备进行通信,获取待选中继设备集合中所有设备当前的带宽情况,以及正在传输的任务数;步骤5:创建计算卸载模型,利用基于效用的方法得出最终的卸载策略;步骤6:输出最终的卸载策略,包括卸载到边缘服务器的任务量、用于卸载的中继设备集合、每个中继设备传输的数据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7614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1063346.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子级团簇存算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原子级团簇存算器件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衬底及氧化层、栅电极和栅介质层;所述栅介质层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电电极,每根导电电极上设置有一个纳米级间隙;所述纳米级间隙的两边为源电极和漏电极,纳米级间隙中设置组合分子体系;所述组合分子体系为一个以上功能原子与单个分子的复合体系,其与源电极、漏电极形成良好的接触,所述组合分子体系具备单电偶极子双稳态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01463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0191444.8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工业互联网业务应用的D2D计算卸载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工业互联网环境中设备的分布状况;步骤2:根据分布状况将工业互联网设备划分为两个集合:可用设备集合和目标设备集合;步骤3:为目标设备集合中的每一个目标设备构建对应的待选中继设备集合;步骤4:目标设备i接收到任务mi信息,并与待选中继设备集合中的设备进行通信,获取待选中继设备集合中所有设备当前的带宽情况,以及正在传输的任务数;步骤5:创建计算卸载模型,利用基于效用的方法得出最终的卸载策略;步骤6:输出最终的卸载策略,包括卸载到边缘服务器的任务量、用于卸载的中继设备集合、每个中继设备传输的数据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