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4608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86997.5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提取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共熔溶剂从槐米中萃取芦丁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水的深度共熔溶剂与槐米,搅拌加热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分离纯化,得到芦丁。本发明方法利用氯化胆碱和三甘醇混合得到深度共熔溶剂(DESs)进行萃取,由于DESs对天然产物槐米细胞壁的剧烈破坏,充分释放了目标产物芦丁,显著提高了芦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效率较使用传统萃取溶剂显著提高。本发明所用深度共熔溶剂制备简单,具有不易挥发、热稳定性高及熔点低等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溶剂挥发造成的大气的污染和对生产人员造成的人体伤害。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7769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09945.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311/62 , C09B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1/62 , C09B6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深度共熔溶剂提取花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含花青素的原料粉末与深度共熔溶剂混合均匀,在30~60℃下搅拌20~60min使反应充分,然后离心取上清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洗脱干燥,即可得到花青素粉末;所述的深度共熔溶剂为季铵盐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为1:(10~19)的共熔混合物。本发明DES中氢键供体的溶解度参数与花青素的基本结构的溶解参数极为接近,能够更有效溶解花青素,而氢键受体(季铵盐)的相催化转移作用对花青素的溶解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利用本发明的DES可高效提取高纯度的花青素。
-
公开(公告)号:CN10577769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610209945.3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311/62 , C09B6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深度共熔溶剂提取花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含花青素的原料粉末与深度共熔溶剂混合均匀,在30~60℃下搅拌20~60min使反应充分,然后离心取上清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洗脱干燥,即可得到花青素粉末;所述的深度共熔溶剂为季铵盐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为1:(10~19)的共熔混合物。本发明DES中氢键供体的溶解度参数与花青素的基本结构的溶解参数极为接近,能够更有效溶解花青素,而氢键受体(季铵盐)的相催化转移作用对花青素的溶解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利用本发明的DES可高效提取高纯度的花青素。
-
公开(公告)号:CN106046082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486997.5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提取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共熔溶剂从槐米中萃取芦丁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水的深度共熔溶剂与槐米,搅拌加热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分离纯化,得到芦丁。本发明方法利用氯化胆碱和三甘醇混合得到深度共熔溶剂(DESs)进行萃取,由于DESs对天然产物槐米细胞壁的剧烈破坏,充分释放了目标产物芦丁,显著提高了芦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效率较使用传统萃取溶剂显著提高。本发明所用深度共熔溶剂制备简单,具有不易挥发、热稳定性高及熔点低等优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溶剂挥发造成的大气的污染和对生产人员造成的人体伤害。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5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00330.9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90 , C12N9/0069 , C12N15/70 , C12P19/02 , C12Y113/99001 , C12Y505/0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通过代谢工程生产葡萄糖醛酸的方法,是一种通过代谢工程构建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葡萄糖醛酸的方法,属于代谢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植物来源的肌醇‑1‑磷酸合成酶基因(Ino1)、肌醇氧化酶基因(MIOX),实现葡萄糖醛酸的生物合成。其中,重组大肠杆菌在LB‑G(LB培养基中加入10g/L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生成葡萄糖醛酸2.03g/L。本发明提出的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葡萄糖醛酸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生物合成葡萄糖醛酸奠定基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