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315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88658.8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分子组装的溴捕获剂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具体地,所述溴捕获剂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括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采用环糊精作为溴捕获剂应用于锌溴液流电池中,主体环糊精分子可以捕获大量充电形成的溴物种,形成超分子组装结构,抑制溴物种的穿梭与挥发,提升锌溴液流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所使用的溴捕获剂廉价易得、绿色环保、并且应用十分有效,为构建高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锌溴液流电池提供了解决方案,有利于推动锌溴液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99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30704.1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微乳液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所述液流电池微乳液电解液包括有机电活性物质、支持电解质和混合溶剂,所述的混合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乙腈,1,4‑二氧六环,1,3‑二氧戊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在所述液流电池电解液中引入有机溶剂组分和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支持电解质,与电活性分子共同构筑宏观均相的微乳液体系,提升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分子在水系电解液中的溶解度,本发明所使用的微乳液电解液可以大幅地提高液流电池活性分子在含水电解液中的溶解度,提高液流电池的体积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84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63905.9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剂在紫精系水相有机液流电池中的应用,所述添加剂为外段亲水,内部为疏水空腔的环状分子,优选为β‑环糊精及它的衍生物。针对紫精类电解液的二电子还原态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紫精系水相有机液流电池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开发添加剂包覆法应用于紫精系水相有机液流电池,该添加剂廉价易得、绿色环保,将其应用于紫精类电解液,可显著提高紫精系水相有机液流电池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7497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06387.4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 C07C213/00 , C07C215/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中心型季铵盐及其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具体地:所述双中心型季铵盐为N1,N5‑二甲基‑N1,N1,N5,N5‑四(2‑羟乙基)‑1,5‑二溴化戊二铵(简称N2MDA),作为溴络合剂应用于锌溴液流电池中。本发明公开的新型双中心型季铵盐溴络合剂N2MDA具有双络合位点、大的分子尺寸等优点,将其应用于锌溴液流电池中,可以有效络合电解液中游离的溴物种,实现了高的库伦效率和能量效率、高体积比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3908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11489.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 H01M8/042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中包括溴络合剂;所述溴络合剂为N‑甲基‑N,N‑双(2‑羟乙基)‑1‑溴化丙铵(PMDEA),可通过一步反应高效制备。针对锌溴液流电池溴物种穿梭及挥发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溴络合剂PMDEA由于具备高水溶性和较大的分子尺寸的特点,其可以与充电产物溴物种有效结合,抑制其穿梭与挥发;同时可以保持电解液均相,避免了电解液分相导致的电池性能衰减问题,提升了锌溴液流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为推动锌溴液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5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558101.1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1G45/1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2相的高熵锰基层状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P2相的高熵锰基层状氧化物的结构通式为:AMO2,其中,A为碱金属层的元素,包括Na、K、Mg、Ca、Zn中的一种或两种,且A中的一种元素为Na;M为过渡金属层的元素,包括金属Li、Ni、Cu、Fe、Co、Mn、Mg、Zn、Ca、Cu、Al、Sn、Sb、Ti和非金属B中的五种以上,且M中的一种元素须为Mn。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产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P2相的高熵锰基层状氧化物由于过渡金属层无序化,充放电过程不易形成Na+/空位有序,可以延缓或抑制相变的形成,使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4840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42507.9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混合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所述液流电池混合电解液包括电活性物质、支持电解质和混合溶剂,所述混合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酰胺和腈类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电解液中引入有机溶剂组分,使吡啶盐类化合物实现多电子可逆存储,本发明所使用的电解液能够有效提高液流电池活性材料的容量,提高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9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37072.9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1M4/137 , H01M4/1399 , H01M4/60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三吡啶三嗪的有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的三吡啶三嗪化合物为2,4,6‑三(4‑吡啶)‑1,3,5‑三嗪,该材料由4‑氰基吡啶在碱催化下经过环三聚反应而得到。工艺简便、原料廉价易得、产率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基于其多电子储能的特点,该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展现出超高的首圈放电比容量(506mAh·g‑1)、循环稳定(经过50圈循环后,仍有370.7mAh·g‑1的比容量),并且倍率性能优异,在20A·g‑1的电流密度下,可释放出91.3mAh·g‑1的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896250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14360.4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硬模板材料,通过氮气吸脱附等温线确定孔容;加入与所述有序介孔二氧化硅硬模板孔容等体积的前驱体,在真空状态下升温至前驱体沸点,保持该温度0.5-3小时,前驱体经蒸汽化-微/介孔毛细管冷凝、孔道表面润湿、孔内迁移完整浇灌进入模板孔道,实现等量浸渍;将浸渍后粉末加入聚合引发剂溶液进行聚合转化,过滤洗涤后于80-120℃真空干燥;管式炉中升温至800-1100℃,于惰气气氛中进行高温碳化;所得粉末于HF溶液中处理,过滤、洗涤、干燥制得有序介孔碳材料。所制备有序介孔碳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可用作吸附、分离、催化、电极等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7486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40802.5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401/14 , C07F9/6558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溶性的“供体‑受体”型双极性分子及其在中性水相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具体地:将缺电子的受体作为负极活性分子单元与强给电子的供体作为正极活性分子单元由共价键直接连接,加强两部分之间的电子交流,进一步提升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窗口,离子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此外,在分子上修饰亲水基团,进一步提高分子的溶解度,提升电池容量。本发明公开的“供体‑受体”型双极性分子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窗口,高离子电导率,优异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快速的反应动力学以及稳定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中性水相液流电池,无需加入支持电解质,展现出了优异的电池性能,在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储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