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2469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192671.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性基因SAW1及其应用。所述基因SA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敲除所述基因SAW1可以使水稻花药败育,可以应用于不育系的创制和杂交种子制备。基于基因SAW1突变所产生的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不受环境条件影响,为构建新型杂交育种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元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02454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75433.3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杂种不育相关基因Sc‑P1和Sc‑P3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本发明利用遗传学分析方法鉴定到了杂种不育座位Sci的组成基因Sc‑P1和Sc‑P3,并针对Sc‑P1和Sc‑P3选取合适的基因编辑位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对Sc‑P1和Sc‑P3进行定点敲除。在证明敲除Sc‑P1或Sc‑P3不影响植株花粉育性的基础上,分别以sc‑p1和sc‑p3突变系与粳稻杂交的杂种F1的花粉育性正常,即消除了Sci座位杂种不育的遗传效应。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杂种不育相关基因Sc‑P1和Sc‑P3,可有效地消除Sci座位介导的远缘杂种生殖障碍,对突破水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瓶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69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92671.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性基因SAW1及其应用。所述基因SAW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敲除所述基因SAW1可以使水稻花药败育,可以应用于不育系的创制和杂交种子制备。基于基因SAW1突变所产生的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不受环境条件影响,为构建新型杂交育种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元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63011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510969303.9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负调控顺式元件SE1及其在调控植物株高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一个水稻T‑DNA插入的矮化植物,通过TAIL‑PCR扩增旁侧序列发现,该T‑DNA插入位于的Eui1基因内含子处。eui1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水稻育种中的四大遗传材料之一。本发明通过利用携带内含子小缺失的Eui1遗传转化eui1突变体的功能互补实验,在Eui1基因的内含子区段确定了一个Eui1基因的沉默子SE1,获得了新型的与Eui1相关的矮化植物,这表明SE1元件在控制水稻株高,对构建理想株型用于杂交水稻育种,提高水稻产量的遗传改良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0441690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02152010.0
申请日:2002-11-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来源于水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OsRf1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多肽序列。该基因属于PPR基因家族的成员,为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本发明还涉及用该基因转化水稻或其它植物选育恢复系以及根据该基因序列产生的分子标记在育种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59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1016957.1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58控制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关键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图位克隆、基因预测及表达分析,在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遗传座位S58的定位区间中鉴定到了相关的候选基因,并明确了在非洲稻特异且紧密连锁的基因S58A1和S58A3是控制S58座位介导的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关键基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将非洲稻中的S58A1和S58A3同时功能敲除,获得了自身育性正常的纯合突变系,利用此突变系与亚洲稻亲本杂交,可消除S58座位介导的杂种不育效应,获得育性恢复正常的突变型杂种,为实现水稻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新的分子育种策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3214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051247.2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1 , C12P19/34 , C12Q1/68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特异地合成与扩增大片段DNA的PCR引物、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特别设计扩增引物,在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5'端添加相同的任意短序列,使扩增序列的单链DNA末端形成反向重复序列并配对产生发夹结构,对引物二聚体和短小的非特异DNA片段的扩增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较大的目标DNA片段末端难以相互配对不产生发夹结构,因而可避免非特异产物的竞争而被高效地特异性扩增。进一步,本发明使用嵌套式交错变温内循环,可优化目标序列的不同GC含量区间的有效延伸,与上述抑制效果的倍加效应最终提高PCR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本发明可提高大片段DNA序列从头合成的能力,从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等各种模板扩增大片段目标DNA,扩增的DNA片段可应用于载体克隆、表达和基因组测序等目的,在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3214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051247.2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1 , C12P19/34 , C12Q1/68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特异地合成与扩增大片段DNA的PCR引物、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特别设计扩增引物,在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5'端添加相同的任意短序列,使扩增序列的单链DNA末端形成反向重复序列并配对产生发夹结构,对引物二聚体和短小的非特异DNA片段的扩增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较大的目标DNA片段末端难以相互配对不产生发夹结构,因而可避免非特异产物的竞争而被高效地特异性扩增。进一步,本发明使用嵌套式交错变温内循环,可优化目标序列的不同GC含量区间的有效延伸,与上述抑制效果的倍加效应最终提高PCR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本发明可提高大片段DNA序列从头合成的能力,从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等各种模板扩增大片段目标DNA,扩增的DNA片段可应用于载体克隆、表达和基因组测序等目的,在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5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16957.1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58控制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关键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图位克隆、基因预测及表达分析,在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遗传座位S58的定位区间中鉴定到了相关的候选基因,并明确了在非洲稻特异且紧密连锁的基因S58A1和S58A3是控制S58座位介导的亚非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关键基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将非洲稻中的S58A1和S58A3同时功能敲除,获得了自身育性正常的纯合突变系,利用此突变系与亚洲稻亲本杂交,可消除S58座位介导的杂种不育效应,获得育性恢复正常的突变型杂种,为实现水稻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新的分子育种策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2891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271745.1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H1/02 , A01H1/04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温可逆不育水稻材料和高温可逆不育系的培育方法,以及基于此不育系创建的新型两系杂交稻制种体系及其应用。方案包括:(1)利用粳稻品种台中65(T65)与携带第1染色体籼型片段的导入系E4杂交,在其杂交后代选出籼粳重组体,其中携带籼粳重组型复合遗传位点htrms1的新种质T65rS表现为反向高温敏感雄性不育;(2)以T65rS为htrms1供体,与其它优良水稻品种(系)杂交和回交,选育新的高温可逆不育系;(3)选育携带籼型恢复位点HTRMS1的恢复系;(4)高温可逆不育系在高温条件下(孕穗期日平均温度32~35℃)可自交繁种;在中低温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5~31℃),高温可逆不育系表现雄性不育,可与恢复系杂交制种产生杂种F1。所得杂种F1可用于生产。本发明丰富了两系杂交育种材料,降低制种风险,扩大两系杂交稻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