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87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88280.4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6/2458 , G06F16/21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4 , H02J3/00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地区的历史综合数据,获取与负荷变化规律相关的特征数据;基于特征数据训练用于预测未来冷热电负荷状态和能源系统冷热电供给输出的预测模型并输出预测数据;构建滚动优化模型,基于预测数据获取能源系统在未来多个周期的短周期运行状态,并结合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和滚动优化模型生成自适应调控方案;建立实时反馈校正模型并对预测数据补偿;以校正的预测数据和预设参数信息动态调整自适应调控方案,调整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针对目前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差的弊端,本发明实现了深度学习、负荷预测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运行策略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15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76414.7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B60H1/00 , B60H1/14 , B60H1/32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吸收式制冷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冷却模块、吸收式制冷模块、压缩式热泵模块,燃料电池冷却模块包括燃料电池、电机、2号蒸发箱、散热水箱、压力泵;吸收式制冷模块包括换热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压缩式热泵模块包括1号蒸发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冷却液将燃料电池与电机的余热供给吸收式制冷模块和压缩式热泵模块,提高空调制冷与制热效率;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燃料电池汽车空调效率低、续航能力差等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转化为吸收式空调热源的节能系统,同时利用两个电磁阀控制实现六种工况,既降低燃料电池余热排放,又高效地利用热源,实现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8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902360.3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棱柱特性的太阳能集热发电装置,包括集热管,V形板结构和一个齿轮组;V形板包括V形侧板和V形侧板两端的支撑板,集热管两端与V形侧板两端的支撑板之间均分别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外环与V形侧板固定,被动齿轮装配在其中一个滚动轴承的外环上;V形侧板的内面设有反光镜,V形侧板两个外侧面上分别设有薄膜电池和多晶硅电池;根据太阳光的强弱通过齿轮组翻转V形侧板以调整其中一个侧面面向太阳。反光镜将进入V形侧板的光线反射到集热管进行集热;薄膜电池和多晶硅电池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太阳能单一利用占地面积大、损耗多及光剩余等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87676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93760.6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烟气CO2捕集系统,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按烟气流向依次布置彼此连通的进气管、烟气CO2捕集装置、离心分离装置、引风机、排气管;所述烟气CO2捕集装置包括壳体、高炉冲渣水、超声波雾化发生器和排渣口,本发明对所述高炉冲渣水进行超声波雾化,水雾表面吸收捕集CO2,同时烧结烟气将热量传递给水雾,能使得水雾吸热发生相变汽化,该相变过程可强化团聚作用,进而提高烟气中的CO2捕集效率,并且可降低系统能耗和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87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88280.4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6/2458 , G06F16/21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4 , H02J3/00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地区的历史综合数据,获取与负荷变化规律相关的特征数据;基于特征数据训练用于预测未来冷热电负荷状态和能源系统冷热电供给输出的预测模型并输出预测数据;构建滚动优化模型,基于预测数据获取能源系统在未来多个周期的短周期运行状态,并结合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和滚动优化模型生成自适应调控方案;建立实时反馈校正模型并对预测数据补偿;以校正的预测数据和预设参数信息动态调整自适应调控方案,调整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针对目前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差的弊端,本发明实现了深度学习、负荷预测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运行策略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351472.1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冰块体积测量系统,属于飞行器结冰技术研究领域。测量桶用透明材料制成,测量桶通过交错布置的弹簧网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台与测量桶放在装有温度调节装置的保温箱中。选择直径大于24目小于20目的固体,经过高温干燥、用密封袋密封再冷却到‑m℃以下,第一次将沙子装满至测量桶上方刻度线处,零下恒温震动均匀,记录体积和质量;第二次将测量桶中加入冰块再加入沙子至同一刻度线,零下恒温震动均匀,记录体积和质量;通过两次质量差与沙子密度计算得到冰体积。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标定方便,测量精度高,适用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50318.7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式斯特林制冷系统,包括由集热器依次连接斯特林发动机、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同时斯特林发动机连接发电机、蓄电池、电机至压缩机;由集热器产生的太阳能热源通过集热器与斯特林发动机气缸相连从而加热气缸内工质,随即进行循环输出动力。本发明采用斯特林发动机输出动力给压缩机进行传动进而制冷,打破了现有直接通过压缩机进行制冷的技术;本系统是基于斯特林循环设计的系统,将斯特林发动机剩余动力经转换给蓄电池储能,并直接利用蓄电池给压缩机提供动力从而进行制冷提高了利用率;将可再生能源作为系统再生的热驱动动力,充分利用其清洁性等优点进行户式斯特林制冷,实现环境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72619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22789.X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能耦合空调装置。该多能耦合空调装置包括:太阳能组件,包括集热管,集热管用于吸收太阳能而获取第一热水;地埋管,设置于土壤中,地埋管用于与土壤换热而获得第一冷水或第二热水;热泵机组,分别与太阳能组件和地埋管连接,热泵机组用于使第一热水和第二热水的温度升高并分别形成第三热水和第四热水,以及使第一冷水的温度下降形成第二冷水;空调末端,第一热水、第二热水、第三热水、第四热水、第一冷水或第二冷水流经空调末端。本发明提供的多能耦合空调装置通过太阳能组件和地埋管分别对太阳能和地源能(即冷源和热能)的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从而降低了供冷和供热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50068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902387.2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稀释热进行空气调节的稀释式制冷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贫液泵、贫富液发生器、双质冷凝器和贫富液节能换热器,通过两种溶液混合吸收大量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混合液体由贫液泵输送到至贫富液节能换热器,进行一次升温,再进入贫富液发生器二次的升温;两种溶液的饱和温度不同将产生气液分离,分离后发生汽化的高温气体和没有发生汽化的高温溶液通过不同的管道运输到双质冷凝器,经室外轴流风机将高温气体和高温溶液散热,高温气体冷凝为液体,高温溶液降温后再将混合的溶液分离出来。本发明采用常压制冷,系统简单方便易控,新型环保工质,无污染气体排放,耗能小,可利用太阳能或者工业余热等热量,节能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89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902477.1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菲涅尔透镜的三棱式集热发电综合系统,包括集热管、角度旋转平台和太阳能自动跟踪器,角度旋转平台固定有一角度可调的支撑架上;集热管的两端与支撑架固定,集热管的下方固定有N个三棱柱,三棱柱的三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反光镜、薄膜电池和多晶硅电池,三棱柱可以转动;太阳能自动跟踪器控制角度旋转平台的旋转、N个三棱柱的转动和后部杆件的升降。太阳光可通过三棱柱的反射面聚集在集热管上,并可通过太阳能自动跟踪器进行太阳能跟踪,可实时检测到吸收太阳能的最佳角度并自动调整,保证照射到三棱柱面的光全部集聚到集热管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的菲涅尔装置的功能单一,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低等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