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41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110208762.0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涂片染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多个盛液箱、多个电磁阀、多个喷液头、转换盘、柜体、玻片盒、旋转机构和操作面板;多个盛液箱可拆卸地支撑在柜体上侧,多个盛液箱与多个电磁阀一一对应,且每个电磁阀与对应的盛液箱连接,多个电磁阀与多个喷液头一一对应,且每个喷液头与对应的电磁阀连接,多个喷液头还与转换盘连接,且每个喷液头沿圆周排列,转换盘可旋转地连接在柜体上;玻片盒可旋转地连接在柜体下侧,玻片盒呈圆盘状,且玻片盒包括多个独立盒,多个独立盒沿圆周方向排列,每个独立盒中用于盛放玻片。本发明用于细胞自动染色,能够实现每个玻片的独立染色,在玻片盒往复晃动时,能够使玻片上的染液扩散更加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761854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1510778.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膜融合纳米囊泡的肿瘤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融合树突状细胞和过表达CD40L的肿瘤细胞膜的纳米囊泡作为肿瘤抗原载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免疫器官靶向性,CD40L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更好的发挥免疫功能;基于细胞膜形成的纳米囊泡研发成本低,工序简单,提高临床转化应用率;采用细胞膜为纳米囊泡的材料使得其细胞毒性下降,安全性提高;本发明的基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膜融合纳米囊泡的肿瘤疫苗还可以应用于制备肿瘤治疗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61267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211364814.4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制备肿瘤细胞微颗粒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肺腺癌细胞系LLC,并在培养皿中培养24h以上;2、对细胞进行微波加热处理;3、将微波处理后的细胞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24h;4、收集上一步培养后的培养皿中的细胞上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多次离心处理,最终得到的沉淀即为肿瘤细胞微颗粒TMPMW。本发明通过微波制备TMPMW,过程简单,且可同时提高细胞微颗粒的产量;微波照射肿瘤细胞后分泌提取得到的微颗粒保留部分肿瘤自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改善肿瘤免疫环境及作为肿瘤治疗疫苗的潜能;TMPMW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成为装载药物的平台,靶向生物治疗癌症等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8278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39737.4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G06Q10/0639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转化绩效评价模块、展示模块及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转化绩效评价模块及展示模块均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采集与成果转换相关的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转化绩效评价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对评价结果进行展示。本发明提供的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且评价精度高,便于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0141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13881.4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7/46 , C12N15/867 , C12N15/12 , C12N5/10 , C12N5/071 , C12N5/09 , C12N13/00 , A61K47/42 , A61K31/35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载双氢青蒿素的PD‑1修饰的细胞外囊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PD‑1转染到LLC上后,得到过表达PD‑1的LLC细胞,再通过紫外照射的方式得到过表达PD‑1的空载囊泡,并通过电穿孔后孵育的方法包载双氢青蒿素到肿瘤细胞微颗粒,最后得到包载双氢青蒿素的PD‑1修饰的细胞外囊泡,通过纳米粒子示踪技术、投射电镜、Western‑blot等多维度方法对合成的包载双氢青蒿素的PD‑1修饰的细胞外囊泡进行表征;并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准确定量其中DHA的含量,在细胞水平检测生物相容性,在动物水平检测生物分布,证明所合成的包载双氢青蒿素的PD‑1修饰的细胞外囊泡优良的肿瘤靶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65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08549.3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Q1/689 , C12Q1/6806 , C12Q1/6869 , C12N15/11 , C12R1/46 , C12R1/21 , C12R1/025 , C12R1/36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呼出冷凝液微生物菌属组合、试剂盒及在预测新冠感染后咳嗽中的应用;所述微生物菌属组合包括链球菌属、嗜血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奈瑟氏菌属、罗氏菌属、孪生球菌属和梭杆菌属,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属组合标志物用于新冠感染后咳嗽患者的预测,具有对新冠感染后咳嗽预测高灵敏、高特异性的优点,为临床预测提供有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099409.2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G06Q10/0637 , G06F16/242 , G06F1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析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学科评估报告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包括数据可视化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通过网络传输节点与数据预处理模块实现连接,同时数据可视化模块与客户端模块相连接,且客户端模块包括后台管理客户端以及学科评价客户端。本发明借助功能强大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可辅助人工操作将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网络数据、文本数据、多维数据以及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完整的分析图表,图表中包含所有事件的相关信息,也完整展示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数据链走向,供相关人员调阅。
-
公开(公告)号:CN115612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64814.4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制备肿瘤细胞微颗粒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肺腺癌细胞系LLC,并在培养皿中培养24h以上;2、对细胞进行微波加热处理;3、将微波处理后的细胞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24h;4、收集上一步培养后的培养皿中的细胞上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多次离心处理,最终得到的沉淀即为肿瘤细胞微颗粒TMPMW。本发明通过微波制备TMPMW,过程简单,且可同时提高细胞微颗粒的产量;微波照射肿瘤细胞后分泌提取得到的微颗粒保留部分肿瘤自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改善肿瘤免疫环境及作为肿瘤治疗疫苗的潜能;TMPMW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成为装载药物的平台,靶向生物治疗癌症等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50684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590641.1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9/50 , A61K47/46 , A61K31/405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载代谢抑制剂的肿瘤微颗粒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肿瘤细胞,生长稳定后,向培养基中加入他汀类药物;2、紫外线照射肿瘤细胞,之后将肿瘤细胞放入细胞培养箱孵育22‑26小时;3、孵育完毕后,收集细胞上清,经梯度离心得到包载代谢抑制剂的肿瘤微颗粒。本发明将肿瘤来源的细胞外颗粒(TMPs)作为载药平台,制备过程简易,保留生物安全性、生物兼容性、靶向性、细胞间通讯等功能;本发明发现他汀类药物新用途,实现以极低剂量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并调节肿瘤代谢及改善肿瘤微环境,具有增强化疗疗效,延缓化疗耐药的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08762.0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涂片染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多个盛液箱、多个电磁阀、多个喷液头、转换盘、柜体、玻片盒、旋转机构和操作面板;多个盛液箱可拆卸地支撑在柜体上侧,多个盛液箱与多个电磁阀一一对应,且每个电磁阀与对应的盛液箱连接,多个电磁阀与多个喷液头一一对应,且每个喷液头与对应的电磁阀连接,多个喷液头还与转换盘连接,且每个喷液头沿圆周排列,转换盘可旋转地连接在柜体上;玻片盒可旋转地连接在柜体下侧,玻片盒呈圆盘状,且玻片盒包括多个独立盒,多个独立盒沿圆周方向排列,每个独立盒中用于盛放玻片。本发明用于细胞自动染色,能够实现每个玻片的独立染色,在玻片盒往复晃动时,能够使玻片上的染液扩散更加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