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爪防振环装置、燃烧室及燃气涡轮

    公开(公告)号:CN119778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06133.5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爪防振环装置、燃烧室及燃气涡轮,四爪防振环装置,用于矩形的燃烧室,燃烧室包括旋流外壳、中心体、旋流器和火焰筒,中心体和旋流器设置于旋流外壳内,在旋流器的作用下,旋流外壳的内侧形成旋流流动环腔通道;四爪防振环装置用于连通旋流流动环腔通道和火焰筒,四爪防振环装置包括:连接环,与旋流器外壳连接;防振环,一端与连接环连接,另一端与火焰筒的内壁接触,以消除矩形燃烧室的角涡区域。本发明提供的四爪防振环装置、燃烧室及燃气涡轮,能够消除燃烧室内的角涡,进而减弱燃烧室内的释热脉动,实现对燃烧振荡的调控。

    燃烧室微混头部、燃气轮机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公开(公告)号:CN11629380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0164173.6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燃烧室微混头部、燃气轮机燃烧室及燃气轮机。其中,燃烧室微混头部包括:蜂窝单元、涡流发生器以及喷注通道,蜂窝单元内设置有多个蜂窝孔,蜂窝孔沿蜂窝单元的厚度延伸,以在蜂窝单元内形成流动通道,在流动通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喷注氢气的喷注孔,通过在蜂窝孔内的流动通道设置涡流发生器,增加对空气各方向上的扰动,产生沿程流向涡,降低空气流速,使氢气在整个沿程横截面上非常快地分散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微混燃烧NOx的排放,同时可防止氢气回火问题,增强氢燃烧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碳排放和碳治理成本。

    双燃料中心分级多焰燃烧室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88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59348.9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燃料中心分级多焰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预燃级装置、第一主燃级装置和第二主燃级装置,预燃级装置、第一主燃级装置和第二主燃级装置分别设于燃烧室本体的前端;预燃级装置包括预燃级组件和预燃混合室,预燃混合室与燃烧室本体连通,预燃级组件内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预燃混合室连通,第一通道、预燃混合室和燃烧室本体同轴设置,第一燃料经第一通道进入预燃混合室;预燃混合室设于第二通道的外周,第二通道与预燃混合室连通,第二燃料经第二通道进入预燃混合室;第一主燃级装置内设有第三通道,第二主燃级装置设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与第三通道连通,第三通道与燃烧室本体连通。

    一种应用于NH3和H2燃料的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1967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90441.4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NH3H2燃料的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结构,包括用于用于H2和空气混合的预燃级结构和位于预燃级结构外围且用于NH3和空气混合的主燃级结构,预燃级结构利用设置的预燃级燃料注入件替代原有的文氏管,将原先的空气雾化喷嘴改为周向均匀直喷,使得H2在预燃级空气通道中产生回流区,进而增加湍流强度,更加利于H2和空气的混合,并且还利用增设的预燃级气膜孔实现对预燃级结构的防回火,进而防止预燃级燃料注入件的壁面被烧蚀,在主燃级结构中主燃级空气通道采用收缩再扩张的空气通道结构,在有效防止回火发生的同时还有利于NH3和空气的掺混,从而减少主燃区局部热点,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燃烧效率更高,减少热力型NOx的排放。

    燃烧室单向流动旋流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426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40855.1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烧室单向流动旋流器,涉及航空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筒、旋流器外壳和第一导流组件。旋流器外壳套设在支撑筒的外部,支撑筒和旋流器外壳之间形成导流腔;第一导流组件设置在导流腔中,多个第一导流组件沿支撑筒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撑筒的外壁;第一导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流叶片,多个第一导流叶片沿第一导流组件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导流叶片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由此,利用多个第一导流叶片,能够将来自于压气机的空气引导至燃烧室的高温燃烧区域,当压气机的工况出现瞬时变化并产生畸变,导致燃烧室内出现短暂的逆压梯度时,也能够阻止高温燃烧区域内的空气和燃油的混合体在旋流器中逆流。

    一种辅助燃油喷嘴气动雾化的隔热套筒

    公开(公告)号:CN11635800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229649.X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燃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辅助燃油喷嘴气动雾化的隔热套筒,该隔热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包括内壳和套设于内壳外侧的外壳,内壳具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副气腔;套筒本体构造有与安装腔和副气腔分别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的中心线不经过套筒本体的中心轴;套筒本体与喷嘴的喷头配合位置开设有雾化出口,雾化出口形成有唇口结构。本发明套筒通过套筒本体上进气孔的进气方向采用非径向,使得进入套筒本体内的空气流动为有序旋流方式,利用气动力和离心力使喷嘴处喷出的燃油雾化更加彻底,同时使其和空气预混的更加充分,从而提高燃油的雾化质量,进而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一种全壁面可替换的框架式燃烧室

    公开(公告)号:CN1178699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9515.4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燃烧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壁面可替换的框架式燃烧室,包括火焰筒框架主体,火焰筒框架主体第一端部可拆卸安装头部端壁,头部端壁上安装有旋流器;火焰筒框架主体第二端部设置火焰筒连接法兰,火焰筒框架主体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壁面窗口,多个壁面窗口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一个金属发散壁和多个玻璃发散壁,其中的一个金属发散壁穿设有点火电嘴。金属发散壁和玻璃发散壁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装,通过选用金属发散壁和透明的石英型玻璃发散壁,可以使试验件同时满足性能测试冷却需求和光学测试激光打光和拍摄需求,同时通过两者组合安装也可尽可能地使模型燃烧室的气动热力特征和燃烧状态更加贴近真实燃烧室的模式。

    一种内置涡流发生器的氢气微混燃烧室

    公开(公告)号:CN1171902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73442.4

    申请日:2023-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涡流发生器的氢气微混燃烧室,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燃烧装置主体和供气管路,燃烧装置主体设置有多个燃烧孔,燃烧孔在燃烧装置主体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燃烧孔的内壁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涡流发生器,涡流发生器用于使燃烧气体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置涡流发生器的氢气微混燃烧室,通过在燃烧孔的内壁设置涡流发生器,使得氢气与空气进行有效混合,可实现氢气扩散燃烧,增强了空气和氢气的掺混;通过将喷孔设置于燃烧装置主体的一侧,可以有效防止回火问题发生。

    双级叶片强化混合的燃烧室

    公开(公告)号:CN11520004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616263.X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级叶片强化混合的燃烧室,包括预燃级组件、主燃级组件和燃烧室本体,其中,主燃级组件环绕设置于预燃级组件的外侧,主燃级组件内设有主燃级通道,主燃级组件的一侧设有与主燃级通道相连通的设有空气入口,主燃级通道内设有一级旋流叶片和二级旋流叶片,燃烧室本体与主燃级组件的主燃级通道相连通,沿燃料的输送方向,一级旋流叶片位于二级旋流叶片的前侧,一级旋流叶片设有燃料腔室,燃料腔室设有进料孔和喷料孔,喷料孔朝向主燃级通道。以提高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均匀度,从而实现更低的污染排放和更均匀的燃烧室出口温度。

    一种燃烧室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555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940193.3

    申请日:2022-08-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室,包括:火焰筒组件,火焰筒组件的第一端设有喷嘴结构,喷嘴结构包括与火焰筒组件连接的安装盖板和设置在安装盖板上的至少一个喷嘴单元,喷嘴单元包括多个喷嘴通道,火焰筒组件上还设有轴向喷嘴,轴向喷嘴相对喷嘴结构间隔设于下游部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烧室,设置喷嘴结构包括多个尺寸较小的喷嘴通道可缩小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尺度,实现燃料微混燃烧以降低排放,同时喷嘴通道高速射流具有很强抗回火能力和灵活燃料适应性,另外,设置轴向喷嘴采用轴向分级燃烧技术,可通过调节燃料工质分配比例,从而降低排放,同时能够拓宽燃烧室高效工作负荷范围,同时具有一定灵活燃料适应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