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相对孔径高光谱成像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326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614248.7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相对孔径高光谱成像光学系统,包括:三狭缝组件、平面折转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凹面光栅和像面,三狭缝组件用于提升长波红外辐射的入射能量,提高高光谱成像系统的信噪比。目标辐射的长波红外谱段经三狭缝组件入射到平面折转镜,依次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透射后,由第三透镜后表面入射到凹面光栅,经凹面光栅色散分光后反射第三透镜后表面,依次经第三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一透镜透射后汇聚到像面处。本发明可实现长波红外谱段三狭缝狭缝同时高光谱成像,提升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仪的信噪比,具有相对孔径大、狭缝长、体积小、成像质量好等优点,可用于星载、平流层飞艇和机载红外高光谱成像领域。

    一种空间遥感扫描成像系统小惯量自消旋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0388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073335.4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空间遥感扫描成像系统小惯量自消旋控制方法和系统,方法为:1)规划消旋系统的运动曲线;2)优化消旋系统的转动惯量;3)设定时间对准器,获得与扫描成像系统同一时刻的消旋系统角位置4)设定误差补偿器输出Tse;5)以消旋系统转动惯量最小化为目标,规划消旋系统运动曲线,利用时间对准器校准的消旋系统为控制输入,引入误差补偿Tse,对整个扫描成像系统进行消旋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保证指标要求的同时,最小化消旋系统的转动惯量。当消旋系统转动惯量减小时,其运动特性随之发生变化,结合机构设计的可实施性,通过消旋系统的运动特性和转动惯量的优化,实现小惯量消旋系统对扫描成像系统干扰力矩的抵消。

    一种星上高精度交叉定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4019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1193094.4

    申请日:2016-12-21

    Abstract: 一种星上高精度交叉定标系统,包括:一维指向装置、定标装置、控制模块、光学系统、光谱仪、探测器、视频模块;利用太阳照射定标装置中漫射板的漫射光可对自身进行绝对辐射定标;对地面景物时,通过一维指向装置获取与其他遥感器相同的景物图像,可以利用交叉定标方法对同平台其他遥感器进行交叉定标。通过光学系统、光谱仪、探测器实现光电转换,电信号经过视频模块后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本发明可以在一套系统内实现对漫射板漫射光的获取和地物景物光的获取,实现对自身更高精度绝对定标和与其他遥感器高精度交叉定标精度。

    一种星上高精度交叉定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4019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93094.4

    申请日:2016-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5/00

    Abstract: 一种星上高精度交叉定标系统,包括:一维指向装置、定标装置、控制模块、光学系统、光谱仪、探测器、视频模块;利用太阳照射定标装置中漫射板的漫射光可对自身进行绝对辐射定标;对地面景物时,通过一维指向装置获取与其他遥感器相同的景物图像,可以利用交叉定标方法对同平台其他遥感器进行交叉定标。通过光学系统、光谱仪、探测器实现光电转换,电信号经过视频模块后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本发明可以在一套系统内实现对漫射板漫射光的获取和地物景物光的获取,实现对自身更高精度绝对定标和与其他遥感器高精度交叉定标精度。

    一种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PID控制参数离线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7193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484257.9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PID控制参数离线整定方法,步骤如下:获取PID控制参数观测序列;判断获取的观测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1;计算观测序列的初始状态概率分布;利用得到的概率分布进行隐马尔科夫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后的观测序列的状态概率;将训练后的控制参数的观测序列送入PID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判断该组控制参数是否满足PID控制系统精度要求。本发明实现了PID控制参数序列矢量的确定性计算,提出了离线PID控制参数优化调整方法,避免了参数确定随机性引起的参数调试困难。

    一种空间油脂润滑轴承双轴同步扫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03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38511.5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一种空间油脂润滑轴承双轴同步扫描装置及方法,包括一套主扫描装置和一套同步跟踪装置。所述的同步跟踪装置位于主扫描装置的下方,通过转接基座固定在主扫描装置的主支撑框架上,两套装置的旋转轴在装调后需保证同轴。主扫描装置和同步跟踪装置在同一套伺服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分别通过各自的力矩电机直接驱动主动负载和跟踪负载进行360°单向匀速旋转,并通过各自旋转轴上的光电编码器测量角度位置信息并反馈给控制系统,最终实现跟踪负载按照固定的速度比例关系跟随主动负载运动,通过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保证了转速稳定性以及高跟踪精度。两套装置转动轴系的支撑方式采用轴承支撑,轴承使用油脂润滑实现空间使用的长寿命。

    一种空心角锥棱镜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714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215112.9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工程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由三片平面反射镜胶合而成的高精度、大口径空心角锥棱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平面镜裸镜及装框后的面型;步骤2)搭建测试光学系统,通过激光干涉仪的光斑成像模式粗调平面镜组件关系;步骤3)通过激光干涉仪的CornCube测量模块,精调平面镜组件关系;步骤4)实施平面镜组件点胶;步骤5)再次通过激光干涉仪的CornCube测量模块,精调平面镜组件关系;步骤6)监测光学结构胶固化过程;完成空心角锥棱镜制作。该方法具有实时检测、直接评价的优点,且操作简单精度高,适用于高精度、大口径空心角锥棱镜的制作。

    一种星载新型高精度高稳定度二维指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7444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610796838.5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新型高精度高稳定度二维指向机构,包含方位向运动机构和俯仰向运动机构。方位向运动机构包含指向镜、指向镜框、压板、挠性枢轴组件、支撑框及曲柄滑块机构;俯仰向运动机构包含枢轴组件、固定座机曲柄滑块机构。方位向运动机构和俯仰向运动机构中指向镜绕转轴的转动即为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的摆动。方位向运动机构和俯仰向运动机构中的转轴互为正交转轴且两转轴轴线在指向镜镜面上。本发明中二维指向机构具有指向精度高、系统稳定性高的特点,解决了以往航天光学遥感器中二维指向机构不能同时兼顾指向精度和系统稳定性的不足,有利于提升星载光学遥感器指向跟踪精度。

    一种采用定位限位装置的高稳定度主备光路切换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729083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39925.2

    申请日:2017-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198 G02B7/1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了定位限位装置的高稳定性主备光路切换机构。该机构由感应子式步进电机、转轴、角接触球轴承、反射镜组件、定位限位装置组成。由感应子式步进电机带动转轴的转动,实现反射镜切换至主份或备份位置。在主份及备份位置安装有定位限位装置,通过此装置即可以实现反射镜的准确定位,提高反射镜的定位精度,又可以限制反射的运动范围,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跑飞的现象。同时,采用了定位限位装置的切换机构,利用步进电机自身的运动精度即可实现机构初步的位置精度控制,无需高精度位置传感器,降低了控制的难度,减少了研制成本。

    一种深低温透镜低应力无胶粘弹性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310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24768.1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一种深低温透镜低应力无胶粘弹性支撑结构,包括:镜框、预紧弹簧、胶垫、调节垫片、底板和弹性压板;预紧弹簧安装在镜框内侧,且沿周向均匀分布,预紧弹簧与镜框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胶垫修剪为所需形状并且胶粘在预紧弹簧与透镜的接触面上,同时,用于轴向承托透镜的底板上也粘接有胶垫,固化后将底板安装至镜框上;透镜置于镜框,通过底板承托,径向通过预紧弹簧压缩固定;弹性压板安装在镜框上实现透镜在镜框内的轴向定位。本发明采用低刚度弹性单元预载变形提供的预紧力实现透镜在镜框内的定位,克服在地面装调测试的重力与发射过程的加速度过载力,通过对弹性单元的刚度设计实现热变形差引入的热应力卸载,保证透镜在低温下的面形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