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管材行星轧制生产工艺及铝合金管材

    公开(公告)号:CN11600011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741323.7

    申请日:2022-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合金管材行星轧制生产工艺及铝合金管材。该生产工艺以空心铸锭为铝合金管材行星轧制坯料,在行星轧制过程中对处于轧制区正在发生塑形变形且温度开始升高的管坯采用内冷却喷射式冷却方法对管坯内表面进行冷却和润滑,避免轧制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导致管坯表面质量降低以及阻隔芯棒与轧件的直接接触,避免了管材与芯棒的粘结,最终得到高质量的铝合金管材。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合理利用铝合金管材轧制过程中变形特点,即在轧制区产生的三角形效应,内冷却喷射式方法对管坯进行内冷却润滑,可以有效地减少管材内表面与芯棒表面的粘结,高效快速地降低轧制区管坯温度,提高管材质量,降低管材废品率,具有高成品率、节约材料的优点。

    一种行星轧制过程冷却润滑芯棒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464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736752.5

    申请日:2022-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行星轧制芯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行星轧制过程冷却润滑芯棒及其设计方法。该冷却润滑芯棒不仅能够作为承受轧件径向力的部件,同时能够对管坯内表面进行冷却润滑作用,其通过芯棒上的若干冷却液喷口使冷却液经过管坯内表面与芯棒外表面之间的缝隙所组成的循环回路,实现对管坯的快速、精确地冷却与润滑。本发明的芯棒能够应用于各种行星轧制生产过程中,相比于传统芯棒的冷却润滑效果更加明显,使产品成材率、表面质量显著提高,具有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降低资源浪费,特别的以铝合金管材行星轧制流程为例,管材成品率能偶达到90%。

    基于工业数据和机理模型的冷连轧动态轧制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83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383075.6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业数据和机理模型的冷连轧动态轧制力预测方法,涉及冶金轧制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动态轧制力机理模型;S2、采集步骤S1中工艺参数在冷连轧产线中的实际生产数据;S3、通过工业数据对步骤S1中的动态轧制力机理模型进行修正;S4、计算各个机架动态轧制力的修正值并对轧制规程进行优化。其在动态轧制力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实际生产中的冷连轧过程工艺参数实测数据,利用回归算法对机理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提高动态轧制力的预测精度,并以降低轧制过程动态轧制力波动为目的,对轧制规程进行优化,提高轧制的精度。

    一种蛋盒形结构冲压成形的柔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1393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710888259.8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蛋壳形结构冲压成形的柔性模具,该装置主要由上部装有可调节冲头的压下单元、下部装有可调节冲头的固定单元和压边机构组成;压下单元由模座、冲头、冲头安装块和导轨滑块调节机构组成。导轨滑块调节机构主要由冲头垫板、导轨、锁紧螺栓、滑块、冲头滑轨、垫圈和导轨垫板组成,压边机构主要由夹具安装导柱、夹具导柱、夹具、弹簧和弹簧安装块组成。蛋盒形结构冲压成形的柔性装置在整体设计中采用了柔性可变思想,通过两组互成一定角度的滑块和冲头滑轨的作用,将传统冲压成形装置中位置固定的冲头转变为位置可调的冲头,使冲头之间形成所需的间距和角度,该装置与传统的冲压成形装置相比,增强了不同规格型号的蛋盒形结构的成形能力。

    基于贝塞尔曲线的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步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63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12975.9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步态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变直径攀爬的背脊曲线,获得蛇形机器人攀爬路径;步骤二:离散化背脊曲线,计算蛇形机器人与背脊曲线对应的关节角度;步骤三:结合移位控制与滚动控制,控制蛇形机器人实现变直径攀爬运动。本发明将具有高度灵活性贝塞尔曲线用于蛇形机器人攀爬步态的设计,通过改变贝塞尔曲线自由控制点的位置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管道的过渡需求,具有很好的调整灵活性,提高了蛇形机器人在复杂管道结构中的通行能力。

    高速薄板轧机自激振动预测与抑制的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419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0637.4

    申请日:2017-01-03

    Inventor: 郜志英 管奔 李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薄板轧机自激振动预测与抑制的工艺方法,属于冶金轧制金属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轧机结构动力学模型、动态轧制过程模型、自激振动机理模型、临界轧制速度模型和预测与抑制自激振动的工艺措施。轧机结构动力学模型用于建立机架‑辊系垂直振动子结构模型,动态轧制过程模型用于得到轧制力的增量形式模型。自激振动机理模型由结构模型与过程模型通过动态轧制力与动态辊缝相耦合建立,临界轧制速度模型根据轧制速度与轧机自激振动诱发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与抑制自激振动的工艺措施提出相应的工艺调整和优化措施,通过提高临界轧制速度实现对自激振动的有效抑制。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实现轧机自激振动的预测与抑制。

    一种具有面内负泊松比特性的轻量化蛋盒型单胞及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386463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160553.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超材料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面内负泊松比特性的轻量化蛋盒型单胞,该轻量化蛋盒型单胞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所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对称中心处有一个波谷,四个边线的中点处各有一个波峰,波峰与波谷之间通过曲面相连接,若干成形孔且呈交错布置在所述轻量化蛋盒型单胞上。本发明的结构在保证原有蛋盒型结构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吸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同时花生形孔的引入使得蛋盒型结构的面内负泊松比效应大大增强,对于提高其弯曲稳定性和面内方向的吸能性能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连续滚切、冲裁等方式高效制造,这使得本发明的制造方式简单,且成本低廉。

    可重构的主动轮式关节模块及其主动轮式蛇形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8004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47873.6

    申请日:2022-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构的主动轮式关节模块以及主动轮式蛇形机器人,其包括主动关节单元以及设置于主动关节单元前后两端的纵向关节单元和横向关节单元,纵向关节单元设于主动关节单元的前端,且纵向关节单元中关节连接板凹槽卡合于主动关节单元的主动仓体连接板上,横向关节单元设于主动关节单元的后端,且横向关节单元中的仓体连接板卡合于主动关节单元的主动仓体连接凹槽上。本发明各个模块之间能够灵活便捷地组装和拆卸,同时在主动轮上亦能设置螺桨,能够根据环境需求灵活地安装和卸掉主动轮,进而能够形成适用于不同复杂地形的蛇形机器人,具有密封性好、可重构性和环境适应性高的优点。

    一种金属型材压力矫直策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330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982772.X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塑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型材压力矫直策略方法,该方法先对金属型材上表面的几何曲线进行测量并获得一系列数据点,读取数据点,计算后获取整体直线度待矫直点和局部直线度待矫直点,筛选后得到整体直线度待矫直点数据集和局部直线度待矫直点数据集;判断数据集是否为空,为空则结束,否则去除不满足要求的待矫直点,得到金属型材的最终待矫直点数据集,按照X轴坐标由小到大依次进行矫直。本发明的方充分利用型材全长的检测数据,通过合理的策略方法提取并获得其整体和局部直线度信息,继而在型材一次检测完成后精准地同时对其整体和局部直线度进行矫正将会极大地改善矫直效果,提升矫直效率,提高成品率。

    一种金属型材压力矫直策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33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82772.X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塑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型材压力矫直策略方法,该方法先对金属型材上表面的几何曲线进行测量并获得一系列数据点,读取数据点,计算后获取整体直线度待矫直点和局部直线度待矫直点,筛选后得到整体直线度待矫直点数据集和局部直线度待矫直点数据集;判断数据集是否为空,为空则结束,否则去除不满足要求的待矫直点,得到金属型材的最终待矫直点数据集,按照X轴坐标由小到大依次进行矫直。本发明的方充分利用型材全长的检测数据,通过合理的策略方法提取并获得其整体和局部直线度信息,继而在型材一次检测完成后精准地同时对其整体和局部直线度进行矫正将会极大地改善矫直效果,提升矫直效率,提高成品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