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析出强化型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2171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23586.3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一种高强析出强化型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所述高熵合金由Al、Fe、Co、Ni和Nb元素组成,高熵合金的原子百分比通式为AlaFebCocNidNbe,其中2<a≤10,10<b≤25,20<c≤35,35<d≤50,2<e≤10,且a+b+c+d+e=100。通过真空熔炼炉熔炼和形变热处理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各元素的调控以及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可以调控晶粒尺寸,并在FCC基体内部得到与基体共格并均匀分布的富Al,Nb元素的纳米L12颗粒,大幅提升了高熵合金强度,在中温环境的工程应用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具有1GPa抗拉强度和良好塑性的铸造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548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67692.7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一种具有1GPa抗拉强度和良好塑性的铸造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领域。高熵合金由Co、Cr、Ni和Al组成,高熵合金的原子百分比通式为CoaCrbNicAld,其中10<a≤25,10<b≤25,35<c≤55,9<d≤25,且a+b+c+d=100。高熵合金采用真空熔炼炉熔炼,高熵合金铸造组织随着Al元素含量增加由FCC+BCC的双相组织逐渐变为共晶层片组织,拉伸曲线具有1GPa抗拉强度并同时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和优异的塑性,并且合金中添加百分之九以上原子比的Al元素,可以大幅减少合金的密度,提升合金的比强度,节约能源,并有望在工程领域中具有优秀的应用潜力。

    一种利用热电势评价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81096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55644.X

    申请日:2014-09-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热电势评价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包括1)建立材料热电势与室温冲击值的关系算法单元;2)建立材料室温冲击值与热老化安全系数的算法单元;3)在线检测材料的热电势,同时获取材料冲击下限值;4)根据测得的热电势,依次应用于步骤1)及步骤2),得到材料热老化安全系数,根据热老化安全系数对材料进行安全判定。本发明所述的检测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其能够较为快捷、准确的确定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从而在双相不锈钢服役失效之前及时进行更换,提高了其服役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消除双相不锈钢低温时效脆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4260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001784.5

    申请日:2013-01-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双相不锈钢低温时效脆性的方法。长期在300~500℃温度范围长期服役的双相不锈钢,将其在温度范围520~620℃,退火时间为30~90分钟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退火热处理。按照该方法退火后,长期时效导致的低温脆性消除掉,材料的硬度、冲击等力学性能都回复到长期时效前的状态。

    一种高强析出强化型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217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423586.3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一种高强析出强化型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所述高熵合金由Al、Fe、Co、Ni和Nb元素组成,高熵合金的原子百分比通式为AlaFebCocNidNbe,其中2<a≤10,10<b≤25,20<c≤35,35<d≤50,2<e≤10,且a+b+c+d+e=100。通过真空熔炼炉熔炼和形变热处理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各元素的调控以及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可以调控晶粒尺寸,并在FCC基体内部得到与基体共格并均匀分布的富Al,Nb元素的纳米L12颗粒,大幅提升了高熵合金强度,在中温环境的工程应用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第二相强化型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48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51025.9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一种第二相强化型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高熵合金由CoCrNi作为基体,通过Al,Nb两种元素微合金化实现第二相强化的目的。所述高熵合金的原子比表达式为CoaCrbNicAldNbe,下标分别对应合金元素各自的原子百分比含量,其中,a=20~35,b=10~25,c=35~50,d=1~8,e=1~8,a+b+c+d+e=100。本发明所述高熵合金通过调整CoCrNi基体的元素配比和调整微量元素Nb的添加,促使块状亚微米D019相的形成,所述高熵合金主要由FCC相和D019相组成,富Nb的D019第二相主要分布在FCC晶界,晶粒尺寸可以通过调控晶界第二相的含量控制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所述高熵合金兼具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可以满足现代工业对新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

    一种残余应力梯度的无损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5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16372.2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余应力梯度的无损测量方法。其实验平台主要包括一台能量不低于15keV的直通光X射线源、一台面探测器和一台样品加载装置,整体采用透射几何模式。在未加载状态下,使入射X射线从试样一侧扫描至另一侧,获得样品不同层内X、Y方向上晶面{hkl}的晶面间距d值。试样不同层处{hkl}晶面在无应力状态下的晶面间距d0值则根据样品在弹性变形阶段不同应力状态下d‑sin2ψ关系的交点确定。根据胡克定律,最终计算出材料在不同层处X、Y方向上的残余应力梯度。该发明可以快速实现材料内部两个方向上的残余应力梯度的无损测量,准确评价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完善材料的设计和强化工艺,最终提高材料构件的服役寿命。

    一种耐热老化的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5953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001748.9

    申请日:2013-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类,不锈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老化的双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所述不锈钢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3、Cr18.0-22.0、Ni8.0-11.0、Mn0.5-1.5、Si 0.2-1.0、Mo0.1-0.8、S<0.005、P<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铁素体含量<20%。制备方法为按照耐热老化的双相不锈钢成分含量配料,采用电弧炉+氩氧精炼炉炉外精炼工艺进行冶炼,通过离心铸造或静态铸造浇铸成型。在1050-1150℃温度范围内进行固溶处理。本发明涉及的不锈钢具有均匀细小且不连通的铁素体,铁素体含量相对更低,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长期热老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退化程度很低。

    一种在线检测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6373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02516.5

    申请日:2013-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检测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及系统。它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和计算模块组成,其中计算模块包括:磁导率与热老化动力学的关系、热老化动力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和力学性能与热老化安全系数的关系三个算法单元。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双相不锈钢材料的下列算法单元;读取待检测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参数,根据所述各算法单元得到双相不锈钢的热老化安全系数;根据得到的热老化安全系数判断材料安全性。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双相不锈钢部件的在线检测,提高部件的服役安全性。同时,本发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利于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以此为基础开展双相不锈钢部件的寿命评价工作。

    一种在线检测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6373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02516.5

    申请日:2013-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检测双相不锈钢热老化状况的方法及系统。它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和计算模块组成,其中计算模块包括:磁导率与热老化动力学的关系、热老化动力学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和力学性能与热老化安全系数的关系三个算法单元。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双相不锈钢材料的下列算法单元;读取待检测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参数,根据所述各算法单元得到双相不锈钢的热老化安全系数;根据得到的热老化安全系数判断材料安全性。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双相不锈钢部件的在线检测,提高部件的服役安全性。同时,本发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利于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以此为基础开展双相不锈钢部件的寿命评价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