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0104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662735.0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自核桃粕酶解产物的抗炎肽及其应用。所述抗炎肽自C端至N端的氨基酸序列为:Trp‑Pro‑Leu,简称WPL。本发明从核桃粕中酶解制备了抗炎多肽,采用超滤、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纯化,经LC‑MS/MS鉴定多肽序列,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炎活性片段,针对打分较高的多肽进行人工合成并验证了其抗炎活性,发现WPL具有抗炎活性,对三种炎性介质(NO、TNF‑α、IL‑1β)生成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率。分子对接结果表明,WPL与iNOS之间主要通过π‑π堆积、烷基键、π‑烷基键以及氢键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813699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0811456.5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杭州佰倍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卵白蛋白抗炎活性肽及其美拉德反应物的制备与应用。所述抗炎肽为FGPH,浓度为500μg/mL时,对LPS诱导的RAW264.7的炎性介质(NO)、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抑制率分别为64.41±0.47%、28.07±2.10%、41.72±1.83%、52.43±2.29%。经美拉德反应后,产物FGPH‑MRPs较FGPH的NO抑制率、抗氧化活性以及风味等均得到改善。适于在抗炎反应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备抗炎药物、食品或其他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320104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62735.0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自核桃粕酶解产物的抗炎肽及其应用。所述抗炎肽自C端至N端的氨基酸序列为:Trp‑Pro‑Leu,简称WPL。本发明从核桃粕中酶解制备了抗炎多肽,采用超滤、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纯化,经LC‑MS/MS鉴定多肽序列,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炎活性片段,针对打分较高的多肽进行人工合成并验证了其抗炎活性,发现WPL具有抗炎活性,对三种炎性介质(NO、TNF‑α、IL‑1β)生成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率。分子对接结果表明,WPL与iNOS之间主要通过π‑π堆积、烷基键、π‑烷基键以及氢键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813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11456.5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杭州佰倍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卵白蛋白抗炎活性肽及其美拉德反应物的制备与应用。所述抗炎肽为FGPH,浓度为500μg/mL时,对LPS诱导的RAW264.7的炎性介质(NO)、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抑制率分别为64.41±0.47%、28.07±2.10%、41.72±1.83%、52.43±2.29%。经美拉德反应后,产物FGPH‑MRPs较FGPH的NO抑制率、抗氧化活性以及风味等均得到改善。适于在抗炎反应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备抗炎药物、食品或其他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25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084537.1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筛选自发酵核桃粕的抗菌多肽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复合益生菌发酵核桃粕以提高对刺梨腐败优势菌的抗菌活性,探究发酵核桃粕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的变化,并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FGGDSTHP,ALGGGY,YVVPW,PLLRW。进一步分析抗菌多肽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的互作机理,并获得最优的抗菌组合YVVPW‑SA,提高二者对P.victoriae的协同抗菌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3325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84537.1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筛选自发酵核桃粕的抗菌多肽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复合益生菌发酵核桃粕以提高对刺梨腐败优势菌的抗菌活性,探究发酵核桃粕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的变化,并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FGGDSTHP,ALGGGY,YVVPW,PLLRW。进一步分析抗菌多肽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的互作机理,并获得最优的抗菌组合YVVPW‑SA,提高二者对P.victoriae的协同抗菌活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