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800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16878.8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北京市清河管理处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荆璞 , 钟海涛 , 韩殿微 , 侯振振 , 张婷 , 马忠 , 张博 , 巩磊 , 赵森 , 刘佳伦 , 李其军 , 楼春华 , 庞博 , 商慧颖 , 韩茜雅 , 韩岭 , 张铎 , 徐莹 , 张亚利 , 曹文雪 , 陈静 , 郝生超 , 李志刚 , 陆玉广 , 张鑫 , 杨莹 , 杨丹妮 , 李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只重心调节装置、系统及方法。其中,船只重心调节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链条;输送带用于输送货物;输送带链条由多个线密度不同的支轴链组成,输送带链条安装在输送带内侧,用于驱动输送带。通过本发明,输送带链条由线密度不同的支轴链组成,使得输送带重量分布不均,通过转动输送带来克服货物带来的重心偏移,保持船体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353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01094.8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市清河管理处
Inventor: 楼春华 , 荆璞 , 李其军 , 钟海涛 , 孟庆义 , 韩殿微 , 侯振振 , 张会敏 , 张婷 , 于磊 , 马忠 , 黄俊雄 , 战楠 , 巩磊 , 林跃朝 , 王军红 , 张博 , 曹文雪 , 陈静 , 庞博 , 商慧颖 , 张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水植物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水植物沥水打包装置及管理系统,该沉水植物沥水打包装置,至少包括:挤水仓,具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挤压装置,挤压装置的工作部可滑动的设置在挤水仓的内部,工作部具有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压缩挤水仓内的水草体积并使其排出水分的挤水状态,以及具有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将压缩后的水草挤出挤水仓的卸料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沉水植物沥水打包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打捞的水草采用自然风干、人工装袋方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携带河水的沉水植物简单堆置、河水四处流淌,影响作业环境,也避免高温季节由于沉水植物堆体过高而导致腐烂、招引蚊蝇,使作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219524497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422177.5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北京市清河管理处
Inventor: 楼春华 , 荆璞 , 李其军 , 钟海涛 , 孟庆义 , 韩殿微 , 侯振振 , 张会敏 , 张婷 , 于磊 , 马忠 , 黄俊雄 , 战楠 , 巩磊 , 林跃朝 , 王军红 , 张博 , 曹文雪 , 陈静 , 庞博 , 商慧颖 , 张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水植物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水植物沥水打包装置及管理系统,该沉水植物沥水打包装置,至少包括:挤水仓,具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挤压装置,挤压装置的工作部可滑动的设置在挤水仓的内部,工作部具有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压缩挤水仓内的水草体积并使其排出水分的挤水状态,以及具有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将压缩后的水草挤出挤水仓的卸料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水植物沥水打包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打捞的水草采用自然风干、人工装袋方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携带河水的沉水植物简单堆置、河水四处流淌,影响作业环境,也避免高温季节由于沉水植物堆体过高而导致腐烂、招引蚊蝇,使作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9331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1681.6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调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雨水调蓄装置包括:蓄水件、连通管组和控制器;进水阀、排水阀和弃流阀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适于接收、储存和分析降雨预报,根据降雨预报中的降雨信息分别控制进水阀、排水阀和弃流阀的开启和关闭,当控制器控制进水阀开启,排水阀和弃流阀关闭时,蓄水件处于蓄水状态,当控制器控制弃流阀和排水阀开启,进水阀关闭时,蓄水件处于排水状态,根据控制器分别控制进水阀、排水阀和弃流阀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得蓄水件实现对雨水的存蓄和排出,以克服城市内涝以及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331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8817.8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10 , G06V10/764 , G06V20/05 , G06V10/77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浮游藻类智能识别算法训练素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藻类台账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藻类智能识别算法对应的藻类类型及台账信息;藻类数据接收模块,通过http接口获取浮游藻类数据;藻类数据校验模块,校验获取的藻类图片数据是否符合智能算法要求,通过图片的EXIF信息,判断图片尺寸数据、图片是否模糊;藻类数据分类模块,自动将藻类数据进行分类,并补充至藻类台账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藻类图片数据;数据接口管理模块,通过http接口协议对藻类智能识别算法提供训练素材;本系统能够对浮游藻类智能算法的训练素材进行分析及管理,形成算法训练素材库,进而提高藻类智能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721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60489.3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除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磷基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除磷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膨润土、生石灰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膨润土、生石灰和水的质量比为1:(0.3‑0.5):3;对混合物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50‑450℃,所述热处理时间为2‑6h,得到所述除磷基质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除磷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将膨润土、生石灰和水通过特定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的除磷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对水中磷元素的吸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6083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69828.4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C02F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藻装置,属于河流、湖泊水体藻类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浮台;氧化还原装置,包括电极阳极和电极阴极;超声波发生器;太阳能发电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除藻装置,超声波发生器向水体内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利用机械力和空化效应产生的冲击波、高温高压、射流等,对藻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生物活性进行破坏,同时,超声波发生器围绕设置在氧化还原装置的外周,在超声波对水体产生空化反应时,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使氧化还原装置中的电极阳极和电极阴极在对水体进行电解时,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在抑制藻类生长的同时,可以对被超声波破坏后的藻细胞产生的离子进行氧化,避免被破坏后的藻细胞对水体产生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2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45857.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再生水回用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及深度处理方法。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若干并联连通的膜分离组件和与所述膜分离组件连通的氧化装置,所述氧化装置包括连通的电化学催化臭氧氧化组件和臭氧发生器。本发明提供的深度处理系统中氧化装置能产生更多的强氧化自由基类物质,可以更高效地降解微量有机物,提高再生水的品质,降低再生水回用存在的潜在风险。本发明提供的深度处理系统通过膜分离装置和氧化装置协同配合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能够高效去除再生水中的TOC(有机污染物),降低了再生水回用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再生水存在的潜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52552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164842.9
申请日:2018-02-27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催化臭氧氧化复合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分离膜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彼此交错构成,碳纤维复合材料为碳纤维上负载氧化钛和/或氧化硅,碳纤维与氧化钛和/或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0.04~0.49;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直径为200~1000nm,分离膜的厚度为200~700μm,膜孔径范围为20~150nm。其制备方法是利用电纺丝法首先制备含氧化钛和/或氧化硅前驱体的聚丙烯腈基纤维复合分离膜,然后经过预氧化和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处理。该复合分离膜具有较高的催化臭氧氧化性能和优良的膜渗透性能,并实现了对污水和再生水同时进行催化臭氧氧化分解与膜截留过滤分离污染物的一体化深度净化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1519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1443220.6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河流水文地貌分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第一,监测或搜集所述山区河流的相关信息,并综合利用遥感、GIS和GPS技术对河流信息进行初步解析,包括河流的位置、地貌特征及结构;第二,根据步骤一的解析结果,对山区河流进行监测单元的划分:第三,对各监测单元的水文地貌因子进行监测并记录,其中,水文地貌因子包括河床、河岸、河漫滩以及外界胁迫因子,其中,河床因子包括几何形态、底质、水文、植被以及人为影响下的河流连续性;河岸因子包括河岸的改造,河岸的改造分为保持自然、受宽型护堤工程的束窄以及受窄型护堤工程的束窄;第四,根据步骤三的监测结果,对各监测单元进行水文地貌分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