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0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7493.1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首发道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面平整度测量装置,属于路面平整度测量技术领域,包括顶板、弹性支撑组件、滚轮组件、第一输送组件以及第二输送组件,所述顶板内部设置有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内部装有不同颜色的标记液体,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底部,用于对所述滚轮组件提供弹性支撑,使得所述滚轮组件沿路面滚动并遭遇凸起以及凹陷时能够适应性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本发明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在进行路面平整度测量时,能够针对路面的凸起以及凹陷情况自行做出不同的标记,使得后续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出修复,从而提高修复时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84036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266060.8
申请日:2014-06-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空气PM2.5的方法及其检测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配制纳米二氧化钛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步骤二,将配制好的纳米二氧化钛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涂抹或喷涂在市政附属设施上,本发明通过将纳米级二氧化钛与硅丙乳液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涂抹在防撞墙、防眩板、路灯、人行道等市政附属设施上,能够充分的发挥纳米级二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且易于操作,同时本发明还通过构建室内模拟装置,建立PM2.5检测系统,对本发明之降低空气PM2.5的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检测,证明了本发明降低空气PM2.5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19557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305020.9
申请日:2009-07-3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一种利用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修筑的路基及其施工方法,在下承层之上筑有180~800mm厚的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之上筑有道路面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是由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颗粒与普通集料和碱性胶凝粉料混合而成的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分为一至四小层,每小层在三种配比中选择一种。本发明研究采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砖混类建筑垃圾。将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用于路基材料中。解决了砖混类建筑垃圾利用率低、应用范围小、应用量小等问题。其应用性能不但可以满足现有标准及工程实际应用条件要求,且通过冻融、强度等试验对比,具有相对较好的耐久及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885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67309.8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路鹏达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建筑垃圾为填料的模块式土工格栅挡土墙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垃圾技术领域,有效利用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碎砖瓦、碎砂石等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透水性好、不冻胀等优点,以此为填料的新型模块式土工格栅挡土墙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广、透水性好、绿色环保等特点。该挡土墙包括模块单元,其中,所述模块单元为一层,或者所述模块单元沿高度方向设置两层以上且相邻两侧所述模块单元错位码放;同一层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单元相连接;沿高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单元相连;所述模块单元包括钢丝网结构以及建筑垃圾填料,所述建筑垃圾填料填充在所述钢丝网结构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27516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677789.7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S1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探测雷达。其中,所述地质探测雷达包括:频率可重构天线模块,用于接收或发送各个频段的信号;其中,频率可重构天线模块的材质包括石墨烯材料。本发明通过可重构天线可以随环境的不同,动态地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使一个天线实现了多个天线的功能。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电磁干扰及系统小型化问题,所采用为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频率可重构天线,该天线的工作频率在特定的频带范围内具有连续可调的特性,其他辐射特性如远场方向图和极化方式保持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04610769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10068521.5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型冷铺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高强型冷铺沥青混合料用常温改性沥青的具体重量组分如下:石油沥青58~64份;反应型稀释剂21~30份;稀释剂11~14份;阻燃剂0.01~1份;改性剂0.01~1份。本发明常温改性沥青在常温下粘度小,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常温改性沥青软化点高于普通石油沥青,同时弹性恢复率大,表干时间短而固化成型速率快,与集料裹覆力强。用其所制备的冷铺沥青混合料与常规冷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摊铺后早期强度形成速度快,成型强度高,开放交通时间短;同时其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低温性能均可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且制备方法简便、经济、环保、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619557A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910305020.9
申请日:2009-07-3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一种利用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修筑的路基及其施工方法,在下承层之上筑有180~800mm厚的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之上筑有道路面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是由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颗粒与普通集料和碱性胶凝粉料混合而成的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分为一至四小层,每小层在三种配比中选择一种。本发明研究采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砖混类建筑垃圾。将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用于路基材料中。解决了砖混类建筑垃圾利用率低、应用范围小、应用量小等问题。其应用性能不但可以满足现有标准及工程实际应用条件要求,且通过冻融、强度等试验对比,具有相对较好的耐久及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6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0976964.5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营盾构区间隧道整体式道床脱空病害评价及分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道床脱空病害评价指标,其中,确定道床脱空病害评价指标包括确定道床施工病害评价指标和确定床道运营病害评价指标;确定道床施工病害评价指标包括道床的外观检测评价与道床的无损检测评价;确定床道运营病害评价指标包括进一步确定道床脱空厚度评价指标、道床脱空长度评价指标、道床翻浆冒泥评价指标;选取各病害评价指标分值和权重;选取隧道地层影响系数;计算道床病害最终得分;以及确定道床病害评价分级并给出治理建议。本发明的运营盾构区间隧道整体式道床脱空病害评价及分级方法的道床脱空评价检测项目丰富,能够全面反映道床的脱空病害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6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76964.5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营盾构区间隧道整体式道床脱空病害评价及分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道床脱空病害评价指标,其中,确定道床脱空病害评价指标包括确定道床施工病害评价指标和确定床道运营病害评价指标;确定道床施工病害评价指标包括道床的外观检测评价与道床的无损检测评价;确定床道运营病害评价指标包括进一步确定道床脱空厚度评价指标、道床脱空长度评价指标、道床翻浆冒泥评价指标;选取各病害评价指标分值和权重;选取隧道地层影响系数;计算道床病害最终得分;以及确定道床病害评价分级并给出治理建议。本发明的运营盾构区间隧道整体式道床脱空病害评价及分级方法的道床脱空评价检测项目丰富,能够全面反映道床的脱空病害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408403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66060.8
申请日:2014-06-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空气PM2.5的方法的检测系统,该降低空气PM2.5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配制纳米二氧化钛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步骤二,将配制好的纳米二氧化钛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涂抹或喷涂在市政附属设施上,本发明通过将纳米级二氧化钛与硅丙乳液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涂抹在防撞墙、防眩板、路灯、人行道等市政附属设施上,能够充分的发挥纳米级二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且易于操作,同时本发明还通过构建室内模拟装置,建立PM2.5检测系统,对本发明之降低空气PM2.5的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检测,证明了本发明降低空气PM2.5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