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9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27693.1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易测部位的热结构危险点应变谱转换及寿命预测方法,采用了根据应变集中因子进行了虚应力的计算,所提出的热端部件危险点的应变间接测量方法还结合了Chaboche本构模型,进而对危险点的应力谱和应变谱进行转换。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采用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来模拟试验条件下的多轴热机械加载,本发明方法可以精确估算出热端结构危险点的应力‑应变状态。同时,在考虑疲劳损伤、蠕变损伤及蠕变‑疲劳交互损伤的影响下,其预测寿命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误差分散在2倍带之内,只有部分少数在3倍带之外。因此,本方法的提出对结构健康评估、结构优化设计和热端部件的准确寿命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5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43699.3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21/56 , G06N3/098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4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后门攻击的鲁棒个性化联邦学习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异构的个性化模型训练方法和基于参数扰动的后门攻击抵御方法两部分。通过联合训练特征提取层学习通用的数据表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客户端根据自身计算资源和数据分布选择适合自己的本地分类器结构,实现了对硬件资源的充分使用,同时能够保护自身的分类器结构不被泄露;客户端通过对特征提取器中后门神经元添加高斯噪声,降低了模型对后门触发器的拟合程度,从而缓解恶意客户端的后门攻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5077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69897.8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气体环境的超高温热机械疲劳试验系统,包括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水冷装置、空气压缩机、惰性气体气罐、操作电脑、三通电磁阀、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器和升温控制器。升温加热装置与水冷装置及三通电磁阀均与升温控制器连接;空气压缩机和惰性气体气罐与三通电磁阀连接,再通过气体输送管将气体施加于试验环境中;控制器控制机械力和应变加载,将其与升温控制器及操作电脑实现连接通信后,可在操作电脑实现对气体试验环境变化控制和温度加载控制。本发明能够快速实现试验材料的升温、保温和降温控制,并能使加载试件在不同气体环境中进行试验,对超高温疲劳及不同环境试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0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7738.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18/2323 , G06F18/231 , G06N3/0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场景下基于原型网络的自适应聚类联邦学习方法,包括使用信息抽取得到各客户端中不同类别的类原型信息,进而构建客户端的用户原型表示,使用余弦距离作为不同客户端的相似度度量,基于此进行迭代式聚类;客户端在一定轮次训练后评估数据分布是否发生变化,从客户端新的数据中抽样得到查询集,并生成查询集中每个类别的原型表示,计算客户端在查询集的损失函数,损失函数值过大,客户端退出当前簇训练,作为新的联邦学习参与方加入联邦学习训练;新客户端加入联邦学习训练时,中心服务器负责计算其属于每一个簇的概率,进而决定其加入哪一个簇或自成一簇,增加了聚类联邦学习的可扩展性,提升了个性化模型预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71507.3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2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展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评估试验;步骤2.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各向异性屈服函数的参数和各向异性背应力增量的演化方程参数;步骤3.由相关塑性流动法则求得非弹性应变;步骤4和步骤5确定带损伤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步骤6选用基于增量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完全隐式回映算法作为应力‑应变关系更新算法。本发明所提出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评估方法引入背应力演化来模拟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单轴循环加载时迟滞环的棘轮效应,模型简洁易用且所需的试验量小,节省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13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80452.0
申请日:2024-03-3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1N3/36 , G01N25/00 , G06F119/14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轴热机械疲劳损伤机理的寿命预测方法,将总损伤分为疲劳与高温环境损伤两类。对于高温环境损伤,利用循环周期的幂函数考虑氧化的保护性对高温环境损伤的减轻作用,利用平均应力的指数函数考虑平均应力对氧化的保护性与损害性竞争机理的影响,利用室温与高温环境下屈服强度之比考虑材料性能退化对高温环境损伤的影响,利用临界面上的等效应变范围考虑非比例附加硬化的影响。此外,采用一种能够考虑非比例附加硬化影响的多轴损伤模型以计算疲劳损伤,利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恒温疲劳试验、单轴与多轴热机械疲劳试验的失效寿命结果对本发明所述的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绝大多数预测结果的误差在2倍因子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9646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27691.2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16C60/00 , G01N3/18 , G01N3/24 , G16C20/30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9/0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性能退化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板寿命预测方法,在考虑了复合材料单向板处于不同温度下其不同面内强度具有不同的性能保留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树脂基复合材料纤维、基体、剪切强度性能保留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过程的性能保留率模型,并基于性能保留率模型与哈西失效准则将其拓展为可以预测不同温度下单向板静强度的预测模型。在强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采用15°单向板的S‑N曲线来推测纯剪切疲劳损伤情况下的S‑N曲线,并结合0°与90°单向板的S‑N曲线将该模型拓展为疲劳失效准则使其可以预测不同温度下不同纤维取向单向板的疲劳寿命,所提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算法简单,易于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7700.8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支持隐私保护的区块链联邦学习中毒攻击防御方法,涉及初始化、模型训练与盲化、恶意检测、模型聚合及模型更新五个环节。本方法在恶意检测过程中以历史模型更新的形式累积异常波动,以凸显恶意行为特征,实现对恶意行为的精准识别,从而有效防御中毒攻击,提升全局模型的鲁棒性。此外,本方法的中毒攻击防御效果不会由于模型更新被保护而受到影响,既能够实现利用原始特征进行恶意检测,又避免直接暴露参与者数据隐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施隐私保护后模型更新的原始特征被隐藏而不利于恶意检测的准确识别这一矛盾,从而进一步增强区块链联邦学习整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451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867011.4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 ,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
IPC: E01D19/04 , E01D19/00 , E01D21/00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销铰链连接的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现有桥梁下部结构自重较大,盖梁与桥墩在地震作用下连接位置弯矩较大。本发明包括拱梁组合轻型化预制盖梁和桥墩,通过连接件互相连接,包括钢罐、钢管和高强螺纹杆;钢管竖向预埋于桥墩顶部;盖梁对应桥墩的位置预设有竖向贯通的后浇区,钢罐位于后浇区内;钢罐包括顶板和罐壁,底部敞开;高强螺纹杆插入钢罐;盖梁位于桥墩上方时,钢罐覆盖到钢管外,高强螺纹杆插入钢管内,后浇区和钢管内注入灌浆料实现连接。本发明不仅大幅减轻了自重,受地震荷载作用时,盖梁与墩柱连接位置没有弯矩作用,侧向力主要依靠钢管与钢罐直接接触传递,可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81708.9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弱导电性复合材料热机疲劳试验的超高温加载装置,装置包括一个高温炉、一个铂金筒、一个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一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移动式机架。其中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与铂金筒实现对弱导电性复合材料试件的间接超高温加载。移动式机架与高温炉组成模块化超高温加载装置,使得该装置可以与常规疲劳试验机组合成为热机疲劳试验系统,扩展常规疲劳试验机的超高温环境热机疲劳试验功能。本发明提供的超高温加载装置,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简单的原理实现了对于弱导电性复合材料的间接超高温加载,并扩展了常规疲劳试验机在超高温环境的热机疲劳实验能力,对热机疲劳实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