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87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131927.4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使用胺基离子液体从废三元锂电池中选择性分离锂与过渡金属的协同萃取方法,属湿法冶金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分离目标金属的协同萃取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胺基离子液体与三烷基氧化膦协同萃取剂及分离废三元锂电池浸出液中锂与过渡金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胺基离子液体与三烷基氧化膦协同萃取剂作为萃取有机相;(2)镍钴锰的共萃;(3)镍钴锰的反萃;(4)钴沉淀;(5)镍沉淀;(6)锰沉淀;(7)锂沉淀。本发明提供的协同萃取剂中磷氧官能团与过渡金属的配位作用能显著提高其选择性,不仅萃取效率高、污染小,且无需皂化。该萃取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实现对废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液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5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0750305.9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使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从废电池中选择性分离锂与过渡金属的协同萃取方法属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分离与提取效果好的协同萃取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疏水性低共熔与磷酸三丁酯(TBP)协同萃取剂及分离废锂电池浸出液中的锂与过渡金属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疏水性低共熔包含正癸酸(氢键供体)与利多卡因(氢键受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疏水性低共熔溶剂;(2)配置萃取有机相;(3)镍钴锰共萃;(4)镍钴锰反萃;(5)锂沉淀。本发明对镍钴锰过渡金属的萃取效果好,剩余水相中锂的纯度高,实现对废锂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液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且使用的低共熔溶剂污染小、合成简便、价格低,是一种“新型绿色”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82751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0654290.X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硅扭簧的微推力测量装置,具体为一种通过硅的微加工工艺制作的硅扭簧,利用硅扭簧和光路将微推进器的微推力位移进行放大,从而实现对微小推力的高灵敏度测量。微推力测量装置能够对微推进器的推力性能进行直接的测量和评估,在微推进器的研发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一些新兴领域包括空间卫星控制技术、生物力学、微型机器人以及仿生学等也对微牛级、纳牛级以及更小力的推力测量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微力测量、微推进技术和微机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98122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24812.7
申请日:2019-03-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物联网场景中基于组通信的HARQ传输方法及控制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一块特定无线资源内,在第二时间点,监听基站发送的组HARQ指示信道;解码监听到的组HARQ指示信道;根据第四规则,从解码后的组HARQ指示信道中确定组HARQ指示信息。解码来自网络接入点的数据,获得一个IoT逻辑组的组ID,并确定成为一个组协调终端,其中,该所述IoT逻辑组是网络接入点按照第二规则确定的;按照第三规则在第一时间点发送该一组内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大规模物联网装置的通信需求,尤其是在覆盖弱区和盲区,提供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效率,减少了物联网装置的耗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72584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14345.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感应加热的液体蒸发型微推进器及其制备方法。微推进器包括腔体层、上盖片、基底、金属加热盘、上PCB板、下PCB板、励磁线圈Ⅰ和励磁线圈Ⅱ;其中,腔体层上制作的结构包括微流道、收缩口、加热蒸发腔和拉瓦尔喷口;具体为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液体,使液体在加热腔内汽化,腔内的压力增大,高压气体从微喷嘴高速喷出产生推力,进而使微推进器获得相反方向的驱动力。微推进器对于实现微卫星的位置保持、姿态控制、引力补偿、轨道调整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属于航空、航天、微推进技术和微机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331442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08706.3
申请日:2005-02-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粘接桥,用于后牙缺失的口腔修复,针对传统复合树脂粘接桥强度不足。其特征在于:①颌面区添加长方体支架:长度方向沿颊舌向,宽度方向沿近远中向摆放;支架中心与修复体近远中及颊舌向的中央位置对齐,上表面距离颌面外层的最小距离在0.3-1mm;宽度和高度分别2.5-4mm和0.5-1.5mm,长度与颊舌面最小距离在0.3-1mm;②连接区添加中空的长方体支架:长度方向沿近远中向,宽度方向沿颊舌向摆放;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穿过连接体的中心,靠近固位体端的支架表面与固位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在0.3-0.5mm;支架与连接体外表面的最小距离保持在0.3-0.5mm,长度和壁厚分别为2-4mm和0.4-0.8mm。本发明用局部加强技术,可有效抵抗各个方向上的载荷,缓解应力集中,显著提高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2751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54290.X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硅扭簧的微推力测量装置,具体为一种通过硅的微加工工艺制作的硅扭簧,利用硅扭簧和光路将微推进器的微推力位移进行放大,从而实现对微小推力的高灵敏度测量。微推力测量装置能够对微推进器的推力性能进行直接的测量和评估,在微推进器的研发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一些新兴领域包括空间卫星控制技术、生物力学、微型机器人以及仿生学等也对微牛级、纳牛级以及更小力的推力测量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微力测量、微推进技术和微机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50202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879319.9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机的自动导航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处理卫星数据,获得追踪控制量,预测运动状态,判断轨迹。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综合了几种现有导航控制方法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相较于线性模型控制方法和最优控制方法,模糊+预测纯追踪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内置模糊和预测模块,对农作业过程中由于侧滑和颠簸等随机干扰产生的出轨现象进行预测和调整,拥有更优的适应性;相较于模糊控制方法,模糊+预测纯追踪控制方法不单单依赖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控制效果,还通过线性运动模型保障其追踪效果,在追踪精度上拥有更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872584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0414345.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感应加热的液体蒸发型微推进器及其制备方法。微推进器包括腔体层、上盖片、基底、金属加热盘、上PCB板、下PCB板、励磁线圈Ⅰ和励磁线圈Ⅱ;其中,腔体层上制作的结构包括微流道、收缩口、加热蒸发腔和拉瓦尔喷口;具体为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液体,使液体在加热腔内汽化,腔内的压力增大,高压气体从微喷嘴高速喷出产生推力,进而使微推进器获得相反方向的驱动力。微推进器对于实现微卫星的位置保持、姿态控制、引力补偿、轨道调整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属于航空、航天、微推进技术和微机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50202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79319.9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机的自动导航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处理卫星数据,获得追踪控制量,预测运动状态,判断轨迹。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综合了几种现有导航控制方法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相较于线性模型控制方法和最优控制方法,模糊+预测纯追踪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内置模糊和预测模块,对农作业过程中由于侧滑和颠簸等随机干扰产生的出轨现象进行预测和调整,拥有更优的适应性;相较于模糊控制方法,模糊+预测纯追踪控制方法不单单依赖于模糊控制规则的控制效果,还通过线性运动模型保障其追踪效果,在追踪精度上拥有更大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