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8207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95889.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N20/00 , G06N3/08 , G01B21/02 , G01B21/32 , G01D21/02 , G01L5/00 , G08C17/02 , H04L29/08 , H04W4/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应力钢构件监测方法,包括结构检测装置、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安全评估与预警子系统和用户界面子系统。本发明通过机器学习能够精准、有效地对结构性能变化进行监测,得到监测数据,与结构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行安全预警,为施工过程和正常结构加固提供决策性技术依据,对于实现结构效率最大化、保证结构使用安全具有重大的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677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88971.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钢结构智能安装方法,在钢结构施工之前利用Revit进行结构建模,得到结构模型;将结构模型导入Ansys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计算通过后,对复杂节点制作详细的施工动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Revit建立的模型进行,并由三维扫描仪对每个施工步骤及时记录,形成点云数据逆建模同设计模型对比,并对结构实体作调整,保证施工同设计的一致性。拼装完成后的每个连接节点均布置光线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图像及时排查施工质量问题。这样从设计到施工,监测各阶段均实现虚拟现实的相互映射达到数字孪生,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发明为解决复杂钢结构拼装施工质量欠佳,节点工艺冗杂等问题。本发明可以适应于钢结构梁、柱的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09909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40491.3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nventor: 刘占省 , 史国梁 , 黄春 , 王京京 , 霍宏元 , 邢泽众 , 张安山 , 刘習美 , 蒋安桐 , 王宇波 , 孙佳佳 , 刘子圣 , 矫悦悦 , 孟鑫桐 , 白文燕 , 侯笑 , 曹存发 , 蔺宏远 , 李文杰 , 杨希温 , 陈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包括雨篷梁(做成箱形截面),钢管,数字孪生设备。首先是通过建模平台(BIM技术)构建虚拟模型,此模型可真实反映物理构件,能做到彻底的技术交底,各专业协同工作,在运维阶段可做到反映构件的受力和寿命的预测,在工厂预制箱形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梁,其中在箱形截面的长边配置一定数量的受扭纵筋。本发明指出的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新型设计方法,特别采用了数字孪生,箱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材料,各种技术、材料优势互补解决了传统雨篷梁的不足,切实做到了对受扭构件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67729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588971.8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钢结构智能安装方法,在钢结构施工之前利用Revit进行结构建模,得到结构模型;将结构模型导入Ansys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计算通过后,对复杂节点制作详细的施工动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Revit建立的模型进行,并由三维扫描仪对每个施工步骤及时记录,形成点云数据逆建模同设计模型对比,并对结构实体作调整,保证施工同设计的一致性。拼装完成后的每个连接节点均布置光线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图像及时排查施工质量问题。这样从设计到施工,监测各阶段均实现虚拟现实的相互映射达到数字孪生,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发明为解决复杂钢结构拼装施工质量欠佳,节点工艺冗杂等问题。本发明可以适应于钢结构梁、柱的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092933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69868.0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nventor: 刘占省 , 邢泽众 , 黄春 , 王京京 , 霍宏元 , 张安山 , 刘習美 , 蒋安桐 , 王宇波 , 孙佳佳 , 刘子圣 , 史国梁 , 矫悦悦 , 孟鑫桐 , 白文燕 , 侯笑 , 曹存发 , 蔺宏远 , 李文杰 , 杨希温 , 陈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系统,由四个分布式区块链节点组成,分别包括建筑设计模型节点,施工信息模型节点,运营维护模型节点,全过程模型监管节点。建筑设计模型节点,由设计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建筑设计模型进行管理;施工信息模型分布式节点,由施工方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施工信息模型进行管理;运营维护模型分布式节点,由物业对该节点进行控制,对运营维护模型进行管理。通过四个节点通过相同数据接口对建筑信息的传输、批注和监管,将所有数据传输信息永久保存,实现信息互通,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监管层次和监管力度,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099093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911340491.3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nventor: 刘占省 , 史国梁 , 黄春 , 王京京 , 霍宏元 , 邢泽众 , 张安山 , 刘習美 , 蒋安桐 , 王宇波 , 孙佳佳 , 刘子圣 , 矫悦悦 , 孟鑫桐 , 白文燕 , 侯笑 , 曹存发 , 蔺宏远 , 李文杰 , 杨希温 , 陈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包括雨篷梁(做成箱形截面),钢管,数字孪生设备。首先是通过建模平台(BIM技术)构建虚拟模型,此模型可真实反映物理构件,能做到彻底的技术交底,各专业协同工作,在运维阶段可做到反映构件的受力和寿命的预测,在工厂预制箱形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梁,其中在箱形截面的长边配置一定数量的受扭纵筋。本发明指出的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雨篷梁新型设计方法,特别采用了数字孪生,箱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材料,各种技术、材料优势互补解决了传统雨篷梁的不足,切实做到了对受扭构件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4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88976.0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方法公开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预应力钢结构安全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BIM和三维扫描技术搭建结构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建立基于实验及历史大数据的结构预测模型,根据实时数据预测结构的安全风险等级。实例结果表明这一新方法可有效的对预应力钢结构服役期间的安全等级进行监测及预测,为后续结构的维修保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研究表明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提升预应力钢结构安全评估过程中的智能化程度,为预应力钢结构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31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44448.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nventor: 刘占省 , 张安山 , 黄春 , 霍红元 , 王京京 , 邢泽众 , 刘習美 , 蒋安桐 , 王宇波 , 孙佳佳 , 史国梁 , 刘子圣 , 孟鑫桐 , 矫悦悦 , 白文燕 , 侯笑 , 曹存发 , 蔺宏远 , 李文杰 , 杨希温 , 陈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室内动态安防疏散系统,包括:室内人员定位系统、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建筑结构监测系统、一套动态疏散路径优化算法和三维动态可视系统,所述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被安装在建筑物的房间内;所述建筑结构监测系统被安装在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墙体内;所述动态疏散路径优化算法可以根据所述室内环境系统采集的室内环境信息和所述建筑结构监测系统采集的结构受力信息,对室内布局进行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的划分,结合所述室内定位系统采集的人员位置信息及划分区域后的室内布局,得出针对受困人员的疏散路径优化方案;当地震、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可以帮助受困人员找到最佳的疏散路径,提高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