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相变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8641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11026521.3

    申请日:2019-10-26

    Abstract: 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相变蓄热装置,属于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温差发电领域。由集热模块(由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及平板微热管阵列组成)、发电模块(由平板微热管阵列及温差发电片组成)、蓄热模块(由平板微热管、换热翅片、蓄热材料及蓄热箱体组成)及冷却水管构成。平板微热管阵列组件在本发明中作为传热导体,真空管接收的热量可被平板微热管阵列迅速传输至发电模块I,与蓄热模块共同为发电模块I提供温差而产生电能;此外,蓄热模块可为发电模块II提供热源,与冷却模块共同为发电模块II提供温差并产生电能和热能。发电模块I和II所产生的电能可直接通过用电设备消耗或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

    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相变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8641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26521.3

    申请日:2019-10-26

    Abstract: 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相变蓄热装置,属于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温差发电领域。由集热模块(由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及平板微热管阵列组成)、发电模块(由平板微热管阵列及温差发电片组成)、蓄热模块(由平板微热管、换热翅片、蓄热材料及蓄热箱体组成)及冷却水管构成。平板微热管阵列组件在本发明中作为传热导体,真空管接收的热量可被平板微热管阵列迅速传输至发电模块I,与蓄热模块共同为发电模块I提供温差而产生电能;此外,蓄热模块可为发电模块II提供热源,与冷却模块共同为发电模块II提供温差并产生电能和热能。发电模块I和II所产生的电能可直接通过用电设备消耗或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

    一种用于激光-等离子弧同轴复合焊的光束整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4977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433554.5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一种用于激光-等离子弧同轴复合焊的光束整形方法,本方法基于激光-等离子弧同轴复合焊并且使其能应用于曲线焊接和三维焊接。确定入射光束的直径即平面反射镜的中心圆孔直径D和圆锥镜内圆锥直径D0;确定圆锥镜的内锥角γ1和外锥角γ2;计算平面反射镜与圆锥镜之间的距离;确定圆锥镜所能得到的最大的环形光束的内外环直径D1、D2;确定圆锥镜的外圆锥方向最大直径D3;确定平面反射镜内圆孔上从距离光束中心r处发出的光线入射到圆锥镜并出射形成圆环光束,其中 确定圆环的宽度h。本方法减少了以往的整形方法的装置的大小,这对于激光-等离子弧同轴复合焊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音频信号控制输出光信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19990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809378.0

    申请日:2015-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7/02 G05B2219/33198

    Abstract: 一种音频信号控制输出光信号的方法按照音乐中的国际标准音高对人声的频率进行划分,将人所发出的音频信号的频率划分为22个区间,并将可见光波长范围和音频范围按比例分为对应的22个区间,通过将CIE波色图进行坐标变换。将人所发出的实时音频信号A通过麦克风等器件转化成模拟电信号B输出,输出的电信号B经过加法器提高一个直流电平,再输入到单片机或模数转换器中,对此模拟电信号C进行采样、数字化,按时钟顺序进行数字大小的对比。按照得到的三刺激值的比例输出三个电压点亮三个三原色激光器得到一个颜色与强度随输入模拟电信号变化的模拟光信号。

    一种基于走步机辅助的下肢助动训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8772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6540.9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走步机辅助的下肢助动训练方法。所发明实现的助动训练方法根据步态方程规划固定的训练轨迹,并且将训练轨迹根据步长离散化到机器人的驱动单元,与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套的被动式走步机作为训练的动平台为机器人的训练轨迹提供适配的训练速度。助动训练方法通过采集运行过程中驱动单元的实时位置和交互力矩作为助动方案选择的判断依据。此外,设定交互力阈值用于训练防抖。助动训练的助力方案包括纯被动助力方案和顺应性助力方案。

    一种基于搭接式微热管阵列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储热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01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26514.3

    申请日:2019-10-26

    Abstract: 一种基于搭接式微热管阵列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储热一体化装置,涉及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蓄热箱体、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取热风道、带有储热材料的平板微热管阵列组件。储热时,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内管吸热体吸收太阳能,从而加热管内空气,热空气再以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将微热管阵列加热。微热管阵列以其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将热量高效地传递给蓄热箱体中的储热材料,从而将太阳能储存;放热时,空气通道内引入低温空气,储热材料释放热量并通过微热管阵列传递至低温空气,从而提供高温空气;同时储/放热模式下,太阳能一部分将能量储存于储热材料,另一部分将空气通道内的低温空气加热,在获得高温空气的同时,将热量储存。

    平板微热管阵列式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3946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11305.3

    申请日:2017-02-28

    Abstract: 平板微热管阵列式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一体化装置,涉及换热技术和天阳能采暖技术领域。平板微热管阵列组件是由多个密封的微型热管组成的平板式结构,微型热管内部装有换热工质;平板微热管阵列组件的外部分为三段分别为集热段、蓄热段、取热段;取热段插入到取热风道内;平板微热管阵列组件的蓄热段位于蓄热器箱体内;蓄热器箱体内还密封有相变蓄热材料;集热段上表面贴有吸热黑膜,吸热黑膜上面盖有玻璃盖板,集热段的下表面贴有热绝缘材料,热绝缘材料的下面为集热器背板,集热器边框将侧边框在一起,防止分散开。本发明装置,可以节约空间,简化系统,延长使用时间,提高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一种用于提高和频转换效率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9127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99810.6

    申请日:2016-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3/108

    Abstract: 一种用于提高和频转换效率的实验装置,本发明为一种多通和频结构,具体为一种可以实现基频光和倍频光多次通过和频晶体,提高和频转换效率的结构装置。多通和频结构包括矩形和频晶体、输出反射镜、两片聚焦透镜、0度全反镜,45度全反镜。提高基频光和倍频光光功率密度,提高和频转换效率;通过调整组合全反镜,使基频光和倍频光多次通过和频晶体,提高和频转换效率。采用两块和频晶体组合放置的方式补偿多通和频时的走离效应。

    一种音频信号实时控制输出光波长与强度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487580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08537.5

    申请日:2015-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25/02

    Abstract: 一种音频信号实时控制输出光波长与强度的系统传感器将音频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USB接口将电信号传输到后续的加法器或半波整形电路中,电路对电信号整形后输入到ADC或自带AD的单片机的模拟信号输入口,通过计算再由数字信号输出口输出需要的数字信号到DAC的数字信号输入口,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模拟信号输出口输出,此电压作用在激光灯或LED灯上,点亮灯管,三个灯管的光通过聚焦准直系统,最终输出需要的光斑。音频信号的实时输入通过电压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并计算得到三原色的配比,使最终输出的光的颜色随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能够形成输入的实时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度与输出光信号的波长、强度相对应。

    一种基于核化运动基元的机器人模仿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2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03032.8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核化运动基元的轨迹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三维视觉动作捕捉系统获取基础数据集,并且通过高斯混合模型(GMM)对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进一步通过高斯混合回归(GMR)生成一条包含期望与方差的参考路径;其次,通过核岭回归(KRR)的思路,通过设计一个高斯基函数核进行回归运算,生成离散点特征的模仿路径;最后,将模仿路径输出映射到下位机机构上,针对用户的反馈,对参考路径的期望与方差进行修改,进而对模仿路径进行定点调制,并且添加插入点约束,防止出现过拟合情况。该方案对于示教学习,以及示教学习后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的需求调整有显著作用,为后续进行“用户在环”式的行为模仿提供了算法构建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