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的深槽刻蚀技术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552A

    公开(公告)日:1992-10-21

    申请号:CN92103289.7

    申请日:1992-05-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硅的深槽刻蚀技术是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的一项关键工艺。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刻蚀硅深槽的方法,采用极薄的Zr或ZrN膜(厚度为300至1000)作掩膜,利用反应离子刻蚀设备刻蚀硅槽,刻蚀气体选用对设备危害程度很小的SF6,并附加O2(或N2,或O2+N2)和Ar,在深槽侧壁形成阻挡刻蚀层,结果得到了侧壁垂直的深槽,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器件之间的隔离。

    硅的深槽刻蚀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526C

    公开(公告)日:1993-10-20

    申请号:CN92103289.7

    申请日:1992-05-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硅的深槽刻蚀技术是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的一项关键工艺。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刻蚀硅深槽的方法,采用极薄的Zr或ZrN膜(厚度为300A至1000A)作掩膜,利用反应离子刻蚀设备刻蚀硅槽,刻蚀气体选用对设备危害程度很小的SF6,并附加O2(或N2,或O2+N2)和Ar,在深槽侧壁形成阻挡刻蚀层,结果得到了侧壁垂直的深槽,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器件之间的隔离。

    硅器件芯片背面银系溅射金属化

    公开(公告)号:CN1017950B

    公开(公告)日:1992-08-19

    申请号:CN89109303.6

    申请日:1989-12-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技术,以成本较低的金属银作为硅器件背面金属化层主要材料,采用先进的快速热退火工艺,成功地解决了硅器件背面金属化结构的可靠性问题。溅射方法制备的背面金属化结构,层间热应力匹配好,欧姆接触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浸锡沾润性能和很强的附着能力。实验表明,本方法显著地改善了晶体管的电学性能,热疲劳试验达3万次,达到高可靠质量要求,溅射银系工艺成本低,便于推广。

    硅器件芯片背面银系溅射金属化

    公开(公告)号:CN1052750A

    公开(公告)日:1991-07-03

    申请号:CN89109303.6

    申请日:1989-12-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技术,以成本较低的金属银作为硅器件背面金属化层主要材料,采用先进的快速热退火工艺,成功地解决了硅器件背面金属化结构的可靠性问题。溅射方法制备的背面金属化结构,层间热应力匹配好,欧姆接触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浸锡沾润性能和很强的附着能力。实验表明,本方法显著地改善了晶体管的电学性能,热疲劳试验达3万次,达到高可靠质量要求。溅射银系工艺成本低,便于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