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7473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476933.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50/40 , G06Q50/50 , G06Q10/0637 , G06Q10/067 , G06F3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融合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网络的轨道网络信息,其中,所述轨道网络信息包括:轨道交通网络站点到目的地的平均距离、轨道交通网络的总覆盖范围、人口居住区域的重要性值、目的地的重要性值、人口居住区域的总数量和目的地的总数量;设置轨道交通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轨道网络信息,计算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评估指数,根据所述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评估指数,完成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融合评估,其中,所述轨道交通评估模型包括:人口密度的权重和目的地的权重,通过调整所述人口密度的权重和所述目的地的权重,使所述轨道交通评估模型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7657572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20062.0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26 , G06F17/30539 , G06F17/3087 , H04M1/725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频等间距时空轨迹数据的停留点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1、采集高频等间距时空轨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2、对位置标记点逐一遍历,计算每个位置标记点一定半径缓冲区范围内的密度值;3、绘制密度-时间曲线,找到峰值点;4、对所有峰值点逐一遍历,找到停留中心点,从而确定出行个体的停留总次数、以及停留点位置;5、计算每个位置标记点的瞬时速度,绘制速度-时间曲线,与密度-时间曲线进行对比,确定到达时间、离开时间及停留时长。本发明识别精度较高,其应用对后续出行方式、出行目的、行为预测等工作的分析会产生重要影响,将有助于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226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470752.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10/063 , G06F18/25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交通规划多维融合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的规划信息,其中,所述规划信息包括:总交通流量、人口密度、道路网络密集度和公共交通线路密集度;计算建设轨道交通的总成本、总环境影响值和污染水平,设置轨道交通规划多维融合模型,根据所述总成本、所述总环境影响值、所述污染水平和所述规划信息,计算轨道交通多维融合值,根据所述轨道交通多维融合值,对轨道交通进行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7474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76933.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50/40 , G06Q50/50 , G06Q10/0637 , G06Q10/067 , G06F3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融合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网络的轨道网络信息,其中,所述轨道网络信息包括:轨道交通网络站点到目的地的平均距离、轨道交通网络的总覆盖范围、人口居住区域的重要性值、目的地的重要性值、人口居住区域的总数量和目的地的总数量;设置轨道交通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轨道网络信息,计算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评估指数,根据所述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评估指数,完成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融合评估,其中,所述轨道交通评估模型包括:人口密度的权重和目的地的权重,通过调整所述人口密度的权重和所述目的地的权重,使所述轨道交通评估模型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422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70752.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50/26 , G06Q10/063 , G06F18/25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交通规划多维融合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的规划信息,其中,所述规划信息包括:总交通流量、人口密度、道路网络密集度和公共交通线路密集度;计算建设轨道交通的总成本、总环境影响值和污染水平,设置轨道交通规划多维融合模型,根据所述总成本、所述总环境影响值、所述污染水平和所述规划信息,计算轨道交通多维融合值,根据所述轨道交通多维融合值,对轨道交通进行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349635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698075.1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其包括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级,评估对象涵盖线路、列车、车站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安检、闸机等关键设施设备和区域;选取反映供给和需求状况的负荷度、满载率指标,分层构建运力负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运力负荷的评估方法体系,包含车站运力负荷、换乘运力负荷、线路运力负荷和线网运力负荷的运力负荷等级评估方法;由此,本发明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负荷评估技术手段缺乏的问题,构建了不同时间粒度条件下,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面的运力负荷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统一、量化、客观、科学的运力负荷评估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4963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698075.1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力负荷评估方法,其包括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级,评估对象涵盖线路、列车、车站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安检、闸机等关键设施设备和区域;选取反映供给和需求状况的负荷度、满载率指标,分层构建运力负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运力负荷的评估方法体系,包含车站运力负荷、换乘运力负荷、线路运力负荷和线网运力负荷的运力负荷等级评估方法;由此,本发明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负荷评估技术手段缺乏的问题,构建了不同时间粒度条件下,车站、线路、线网三个层面的运力负荷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统一、量化、客观、科学的运力负荷评估技术方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