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733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073479.1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F02K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两相高频预爆器,包括气动阀和爆震管,所述的爆震管内部沿气流和燃油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扩焰装置、强化燃烧装置A、强化燃烧装置B和激波反射装置,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的前端面与爆震管前端面距离L1=(1.0~1.2D),在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和扩焰装置之间的爆震管璧面上加工点火凹槽,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的后端面与点火凹槽前端面距离L2=(0.5~0.7D),点火凹槽的后端面与扩焰装置前端距离L3=(1.0~1.2D)。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了爆震室内部结构,优化各个主要部件及安装位置,采用强化燃烧和激波反射相结合的方式,在短距离内实现了缓燃向爆震的转捩。
-
公开(公告)号:CN10386733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73479.1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F02K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两相高频预爆器,包括气动阀和爆震管,所述的爆震管内部沿气流和燃油流动方向依次安装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扩焰装置、强化燃烧装置A、强化燃烧装置B和激波反射装置,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的前端面与爆震管前端面距离L1=(1.0~1.2D),在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和扩焰装置之间的爆震管璧面上加工点火凹槽,油气分配及掺混装置的后端面与点火凹槽前端面距离L2=(0.5~0.7D),点火凹槽的后端面与扩焰装置前端距离L3=(1.0~1.2D)。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了爆震室内部结构,优化各个主要部件及安装位置,采用强化燃烧和激波反射相结合的方式,在短距离内实现了缓燃向爆震的转捩。
-
公开(公告)号:CN1189357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47543.3
申请日:2024-09-06
IPC: F24H3/00 , F24H9/188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区燃烧的空气加热器及其工作方法,本空气加热器包括集气腔、喷注器、燃烧室和加热器喷嘴。其中,集气腔用于混合外部进入的空气和氧气,使得两种气体混合为燃烧所需的氧化剂。喷注器用于将氧化剂以及外部引入的酒精喷注至燃烧室。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加热器喷嘴喷出。本申请通过分隔筒将燃烧室进行分隔,内喷注孔喷出的氧化剂先与酒精进行第一次燃烧,同时外喷注孔喷出的氧化剂流经燃烧室的内壁以带走热量,防止燃烧室内壁被高温烧蚀;外喷注孔喷出的氧化剂流动到通道的末端后越过分隔筒进入至内侧,并与未燃烧完全的酒精进行第二次燃烧,从而通过分区燃烧的方式尽可能地使酒精燃烧完全,降低残余酒精对空气含量产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1671725U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20209071.X
申请日:2010-05-31
Applicant: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流阻爆震波增强装置,包括:交叉射流装置,交叉射流装置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交叉射流喷射孔;与交叉射流装置相连接的激波聚焦装置;和与激波聚焦装置相连的尾部引流管,以从尾部引入射流空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降低了在爆震管内部的堵塞比,增加了发动机的推进性能,另一方面加大了扰流过程中的损失,加强了掺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1696165U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20205473.2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F02K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向进气的旋转筒脉冲爆震发动机,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前后端的前轴承和后轴承;安装在所述前轴承和后轴承之上,且可自由旋转的旋转筒组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前端盖上的爆震室内筒和爆震室外筒;和所述发动机的前法兰;其中,所述旋转筒组件和所述爆震室内筒之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梯形进气孔,所述爆震室外筒通过隔板被均匀地分成多个爆震管。本实用新型采用侧向进气的旋转筒,可以大大增加爆震室在单位时间的进气面积,同时,爆震室内反压不会作用于旋转筒上,因此还可以降低了旋转筒工作中变形的风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