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耐高温阻热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99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48447.2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耐高温阻热支撑结构,属于结构热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壁面与电子设备之间增加由高温合金和柔性隔热组合的复合阻热支撑结构,利用了高温合金的高温承载能力规避了隔热材料不能承载的缺点,利用隔热材料低热导率的特点的复合阻热支撑结构,为电子设备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壁面上安装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进一步,连接螺钉与电子设备之间垫片由金属材料更换为石棉垫片,配合复合支撑阻热结构进一步增加了电子设备和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壁面之间的热阻,从而有效降低了高温壁面向电子设备之间的传热速率,有效拓宽了电子设备使用温度环境,提高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系统可靠性。

    串联式涡轮/双模态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6064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50157.1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式涡轮/双模态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装置,属于涡轮/双模态冲压组合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串联式涡轮/双模态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化装置采用螺纹杆机械传动调节进气锥装置位置,在模态转换时,通过可调进气锥装置前后移动以及隔板伸缩按照流量连续准则对来流空气进行分配,控制组合发动机高/低速通道工作。用可实现较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串联式涡轮/双模态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化,保证Ma0‑7宽域工况下发动机持续稳定动力输出。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模态转化的实现难度,减少模态转化系统部件数量。

    一种复合耐高温阻热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99744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248447.2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耐高温阻热支撑结构,属于结构热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壁面与电子设备之间增加由高温合金和柔性隔热组合的复合阻热支撑结构,利用了高温合金的高温承载能力规避了隔热材料不能承载的缺点,利用隔热材料低热导率的特点的复合阻热支撑结构,为电子设备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壁面上安装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进一步,连接螺钉与电子设备之间垫片由金属材料更换为石棉垫片,配合复合支撑阻热结构进一步增加了电子设备和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壁面之间的热阻,从而有效降低了高温壁面向电子设备之间的传热速率,有效拓宽了电子设备使用温度环境,提高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系统可靠性。

    一种可变流道冲压发动机及设计、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4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1071485.2

    申请日:2019-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变流道冲压发动机及设计、调节方法,包括进气道、燃烧室和喷管,所述的燃烧室内安装固定隔板,将燃烧室流道分隔成共用流道和第二流道,固定隔板靠近进气道的一端安装可调隔板,可调隔板可转动,通过调整可调隔板的位置,实现发动机流道变化。本发明通过在燃烧室中安装固定隔板,通过调整与之连接的可调隔板,实现发动机流道可调,无需通过设置喷管可调装置,就可达到了同时调整进气道喉道和燃烧室热力喉道的效果。

    一种可变流道冲压发动机及设计、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71485.2

    申请日:2019-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变流道冲压发动机及设计、调节方法,包括进气道、燃烧室和喷管,所述的燃烧室内安装固定隔板,将燃烧室流道分隔成共用流道和第二流道,固定隔板靠近进气道的一端安装可调隔板,可调隔板可转动,通过调整可调隔板的位置,实现发动机流道变化。本发明通过在燃烧室中安装固定隔板,通过调整与之连接的可调隔板,实现发动机流道可调,无需通过设置喷管可调装置,就可达到了同时调整进气道喉道和燃烧室热力喉道的效果。

    一种二氧化碳-碳氢燃料循环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4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48458.0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碳氢燃料循环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方案采用二氧化碳冷却高温固体壁面,维持固体材料始终工作于安全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吸热后可用于驱动高温涡轮泵做功;做完功后二氧化碳通过碳氢燃料进行冷却,有效利用了碳氢燃料的冷却能力,并且有效回避了直接利用碳氢燃料进行高温换热过程中引入的结焦沉积问题。该系统一方面可利用碳氢燃料来冷却燃烧室高温壁面,并且在充分利用燃料吸热能力的同时;其次可以回避燃料在燃烧室壁面的冷却槽道中因受热产生结焦沉积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涡轮装置将燃烧室壁面热量转换成机械功,供给部分电能,实现整个热管理系统的能量合理利用。该系统将能极其有效地应用于需要采用高温安全换热的环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