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脉冲响应的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593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0967492.7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连续脉冲响应的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得到锂离子电池的的SOC‑OCV曲线;在锂离子电池单体上施加连续电流脉冲,获得欧姆阻抗R0;S2、基于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建立关于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参数的方程组,求得解析解,作为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值;S3、分离出电池欧姆极化外的极化电压;S4、最小二乘法辨识出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极化电阻Rp1、极化电阻Rp2、极化电容Cp1、极化电容Cp2。本发明,使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模型简单,辨识参数所需要的数据量小,可保证较高的辨识精度,满足使用需求,拟合连续电流脉冲激励的响应效果较好。

    基于连续脉冲响应的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593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967492.7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连续脉冲响应的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得到锂离子电池的的SOC‑OCV曲线;在锂离子电池单体上施加连续电流脉冲,获得欧姆阻抗R0;S2、基于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建立关于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参数的方程组,求得解析解,作为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值;S3、分离出电池欧姆极化外的极化电压;S4、最小二乘法辨识出锂离子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极化电阻Rp1、极化电阻Rp2、极化电容Cp1、极化电容Cp2。本发明,使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模型简单,辨识参数所需要的数据量小,可保证较高的辨识精度,满足使用需求,拟合连续电流脉冲激励的响应效果较好。

    列车编组控制方法、系统、列车及交通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621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70493.1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编组控制方法、系统、列车及交通控制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数据交互中心发出的唤醒信号时,启动当前第一列车唤醒操作;在第一列车唤醒之后,根据预编组的第二列车的标识获取第二列车的唤醒状态;当第二列车的唤醒状态为已唤醒状态时,执行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编组操作,得到编组列车;根据数据交互中心发出的运行电子地图控制编组列车运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编组控制方法、系统、列车及交通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

    一种锂电池箱以及应用于锂电池箱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9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005559.9

    申请日:2020-01-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锂电池箱及锂电池箱控制方法,涉及锂电池领域。锂电池箱包括锂电池模块和控制模块,锂电池模块包括L个串联的串联模组,各串联模组包括M个并联的并联模组,各并联模组包括N个串联的单体电池,L、M和N不低于2;控制模块配置健康状态监测功能和电池隔离功能;健康状态监测功能为监测单体电池的电池参数与各并联模组的电池健康状态,电池参数包括温度、电压与电流;电池隔离功能为存在第一目标并联模组时断开第一目标并联模组所在并联支路,第一目标并联模组电池健康状态低于预设第一SOH值。本申请可监测并联模组的电池健康状态,隔离电池健康状态值低的并联模组,实现隔离差异性大的锂电池、提高锂电池箱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9422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1469910.0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商务车厢及轨道车辆,包括车厢本体,车厢本体包括商务会议区和用于乘客乘坐的常规乘坐区,商务会议区和常规乘坐区沿车厢本体的纵向设置;商务会议区包括:会议桌,位于地板上,会议桌沿车厢本体的纵向延伸;若干个座椅,位于地板上、且在会议桌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投屏车窗,固定于车厢侧墙上;总控装置与投屏车窗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常规模式信号或会议模式信号控制投屏车窗进行模式切换以满足旅客的商务出行需求。同时,将商务会议区和常规乘坐区在同一车厢进行分区,以进一步提高商务会议区的私密性,并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且提高空间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