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206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01280.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山东翔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B23P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侧墙板集铣削钻加工一体化的数控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方向的锯刀、一个垂直地面方向的锯刀、一个垂直地面方向的铣刀、多个与之相连的电机及履带以及一条前后移动导轨组成。锯刀和铣刀的移动均由数控电机进行操作,并且该装置为两端同时工作,导轨针对大尺寸侧墙板难以加工的难题设计,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本发明解决了高铁侧墙板在铣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侧墙板由于尺寸过大,导致铣墙板的铣削过程不够连续,从而严重影响侧墙板的铣削效率,并且大尺寸的侧墙板在铣削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严重影响侧墙板的切口平整,以及在固定侧墙板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侧墙板外壁损坏等问题;本发明大大提高了侧墙板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7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94899.0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20/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水岩溶区双线盾构隧道与溶洞最小安全距离预测方法。通过地质勘察获取地质参数;地质参数包括围岩等级、区域地下水埋深起伏范围和探测溶洞分布孔径大小范围;根据新建盾构隧道所定埋深范围与地质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基于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对双线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工况预测模型,将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输入工况预测模型中,使用K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训练;根据训练好的工况预测模型对盾构隧道与溶洞的最小安全距离进行预测。本发明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最大程度提取数据信息,结合K折交叉验证能够提高模型准确度,有利于减少模型的建立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56339.9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价方法及系统,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获取隧道围岩地质参数;根据大变形灾害诱因情况,结合获取的隧道围岩地质参数,对大变形灾害类型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的灾害类型对灾害诱因指标权重情况进行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及最大隶属度原则,结合计算的诱因指标权重,对大变形灾害级别进行判定,得到灾害级别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围岩大变形灾害类型的判定,进一步优化了大变形灾害诱因控制参数及支护结构体系配置,降低了大变形灾害分级评价的主观性,提高了大变形灾害分级评价的科学性;同时,可避免材料浪费,消除因分级不合理造成的隧道施工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2131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011021365.4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Q10/04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隧道施工中复合成层地层的变形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隧道轴线埋深、隧道开挖半径与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获取各层土体的厚度和土质类型;根据各层土体的土质类型确定各层土体的沉降槽系数;根据隧道轴线埋深、各层土体的厚度和沉降槽系数计算各层土体在纵坐标处的沉降槽宽度系数;根据隧道轴线埋深、隧道开挖半径、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和纵坐标处的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复合成层地层中各层土体在地表以下、隧道起拱线以上任意一点处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本发明公开的城市隧道施工中复合成层地层的变形预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复合成层地层的简单、快速变形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40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56536.0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电测量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复杂路径振动的挠曲电线圈周期性弹簧结构传感器,包括PVDF薄膜线圈及受力基座,所述PVDF薄膜线圈呈螺旋弹簧结构埋入在受力基座中。本发明采用将PVDF薄膜缠绕成螺旋弹簧结构并埋入在受力基座中,即在受力基座中通过PVDF薄膜线圈形成了空间的三维结构,当受力基座受到拉、压、剪切等复杂受力时,均能够在PVDF薄膜线圈上产生形变,并通过该形变产生对应的电信号,为实际测量复杂受力提供硬件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31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56542.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H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电陶瓷在高初始应力作用下的力电耦合特性研究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电陶瓷预压的装置,包括下板、上板及多个升降导杆,所述下板、上板分别与多个升降导杆套装形成滑动连接,所述下板与上板分别借助设置在升降导杆两端的限位螺帽与升降导杆形成限位配合,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设置有预压板,所述预压板借助驱动装置朝向上板施加压力,所述预压板与上板之间设置有压电陶瓷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本发明通过液压缸在下板与预压板之间提供推力,为后续施加周期载荷提供预压力,本发明构造简单,维护成本与制作成本较低,同螺栓预紧手段相比,预压力可调范围大,预压力高,能够为实际工程测量提供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05783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36902.5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围岩结构性的隧道锚固体系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和隧道围岩极限变形量;判断所述隧道围岩最大变形量是否小于所述隧道围岩极限变形量;若是,则对隧道正常施工;若否,则获取围岩松动范围和锚杆支护范围;判断所述围岩松动范围是否小于所述锚杆支护范围;若是,则仅采用锚杆支护;若否,则采用锚杆和锚索协同支护。采用本发明的基于围岩结构性的隧道锚固体系设计方法或系统能够实现隧道设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4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30120.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3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N5/01 , G06Q50/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决策树确定方法、海底隧道围岩抗渗性分级方法及产品,涉及海底隧道围岩抗渗性分级技术领域,该确定方法包括:获取隧道断面的训练数据;训练数据包括:围岩参数数据及对应的抗渗性级别数据;围岩参数包括:岩石覆盖层厚度、水头高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以及围岩体积节理数;采用二分法对训练数据进行分类,得到若干个划分点和对应的划分结果;结合信息增益准则计算每个划分点的信息增益;选取信息增益最大的划分点以及对应的划分结果,分别将划分结果中的两个数据集合作为“训练数据”,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得到用于抗渗性分级的决策树。本申请可准确进行围岩抗渗性分级,并使围岩抗渗性分级简单直观,能够客观反映岩体抗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98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71197.6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试支护—围岩相互作用的试验台架,在台架后方设置有自动开挖装置,在试验填料完成之后,通过液压加载装置施加各种复杂条件的原始地应力;衬砌由6片独立的管片组成,通过控制管片的径向伸缩可自由控制隧道周边不同位置处的变形大小;本发明的6片衬砌上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并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不同部位的围岩压力与变形值,从而精确地绘制出支护‑围岩特性曲线。本发明提供的试验台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台架上侧与左右两侧布置相互独立的20个液压加载装置,以实现各种复杂地应力条件的加载;通过在台架后部设置隧道开挖装置,实现了地应力的先加载后开挖,更加符合隧道工程施工的实际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48992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822107.7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层变形的海底隧道施工过程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考虑了不同地层条件和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围岩力学响应的差异性,建立了海底隧道海床裂缝、海床变形与隧道拱顶变形的量化关系,根据海底隧道不同的地层模式和施工工法制定相应的围岩变形控制标准和方案,通过实测隧道拱顶沉降对海底隧道施工安全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了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主观性,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可避免支护和加固费用的浪费,提高海底隧道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此外本发明方法根据不良地质体地层模式的力学响应特点,进一步将海底隧道划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分阶段控制,可以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