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153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95397.8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孪生啮合的齿轮动态接触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啮合过程中的齿轮副进行动态测量;步骤2:对齿轮副建立孪生几何模型;步骤3:将齿轮副孪生几何模型导入CAE软件,添加物理属性、约束、特征等信息,建立齿轮副物理模型;步骤4:获取齿轮孪生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区域的应力、应变、压力、转速和位移,并进行分析。本发明基于提出的孪生啮合方法,建立针对齿轮啮合过程实时同步的、高精度特征的孪生啮合模型,并进行齿轮动态接触特性分析,对啮合过程中的齿轮自身误差进行考虑,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出齿轮传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906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271491.3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G01S13/34 , G01S13/9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包括:首先对恒频段做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目标速度矩阵,然后对梯形波和三角波上下扫频频段做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峰值点分别对应中心频率和模糊多普勒频率,然后先使用梯形波上下扫频段和恒频段对目标进行配对,得到目标初选信息,然后再将得到的信号与三角波中频信号进行配对,得到真实目标中频信号信息,进而的到目标的距离。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目标探测中存在虚假目标,以及配对速度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61937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51149.1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合成Cu2O水导热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一定量的蒸馏水、柠檬酸钠、五水硫酸铜、EDTA、依次加入混合,超声并搅拌均匀得到硫酸铜溶液A;依次将定量的水、氢氧化钾、硼氢化钾混合得到硼氢化钾溶液B;在一定温度、高速搅拌和超声的作用下,将B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滴加到A溶液中反应,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超声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即得。本发明方法为Cu2O-水导热纳米流体的一步湿化学合成法,该方法合成的纳米Cu2O的粒径较小,其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好、导热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583351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26198.7
申请日:2004-05-27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211
Abstract: 用于Al-Mg合金异厚度板材激光焊接的焊剂及焊接方法,其目的是提高Al-Mg合金异厚度板材对接的激光焊接稳定性,改善焊缝成形性能。其焊剂是由Mg、Al构成,按重量百分比Mg为3~8%、其余为Al,焊剂粉末的粒度为100~300目。其焊接方法为:首先将粉末混合后,研磨15~30分钟使其混合均匀,放入烘干炉中在100℃~180℃温度下烘干15~30分钟,然后将粉末与丙酮或丁酮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刷涂于整个待焊焊道表面,最小厚度以遮盖工件原有金属光泽为宜,待溶剂挥发后进行激光焊接,激光焊接时采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焊接时离焦量为:(0~-0.9)×薄板的厚度,焊接速度在每分钟0.5米至10米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3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1154465.3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钢轨压电超声导波检测与超声导波通信融合方法,具体为,基于一发一收机制在两条钢轨上排布超声导波的接收节点和发射节点,端节点的接收节点配备通讯模块,完成检测节点布置方案的制定,基于检测节点布置方案构建超声导波检测与超声导波通信的同步机制,将拟传输的数据信息加载至检测的超声导波信号中进行传送,即实现超声导波检测与超声导波通信的融合。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现有检测系统的通信成本,在检测的同时实现检测信息的传送,从而提高超声导波断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934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1410714.1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解决了现有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存在的制热能力下降、能效比偏低、压缩机大压差运行、机组部件不匹配、冷/热量双向利用不均衡问题,也顺应了国家碳中和发展路线。本发明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由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复合而成,室内换热设备为管壳式换热器,室内传热末端是地板辐射散热器和冷梁,室外换热设备由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并联组成,热泵循环工质为环保制冷剂R407C,地埋管换热器内的传热工质为水,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多组换热组件、输配组件,各组件分类依次安装。本发明用于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制热、制冷、蓄热、蓄冷,节能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34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54465.3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钢轨压电超声导波检测与超声导波通信融合方法,具体为,基于一发一收机制在两条钢轨上排布超声导波的接收节点和发射节点,端节点的接收节点配备通讯模块,完成检测节点布置方案的制定,基于检测节点布置方案构建超声导波检测与超声导波通信的同步机制,将拟传输的数据信息加载至检测的超声导波信号中进行传送,即实现超声导波检测与超声导波通信的融合。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现有检测系统的通信成本,在检测的同时实现检测信息的传送,从而提高超声导波断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59975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40322.2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兰州理工大学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条件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技术,该技术包括a、将高效菌种活化厌氧培养复壮和扩繁;b、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驯化;c、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废水阶段。使用本技术后实验室中对低碳源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0%以上,工业试验中对低碳源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废水去除率在温度为10℃以上时可达83%以上,在4℃~10℃时可达70%以上,在1℃~4℃时仍能达到61%以上,本发明有效降低碳源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浓度,无亚硝酸盐累积或少量的亚硝酸盐累积有利于后续的其他生化反应的进行,可在低温条件下稳定运行,可推广的地域就很宽,有利于对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85906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71491.3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G01S13/34 , G01S13/9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目标检测方法,包括:首先对恒频段做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目标速度矩阵,然后对梯形波和三角波上下扫频频段做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峰值点分别对应中心频率和模糊多普勒频率,然后先使用梯形波上下扫频段和恒频段对目标进行配对,得到目标初选信息,然后再将得到的信号与三角波中频信号进行配对,得到真实目标中频信号信息,进而的到目标的距离。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目标探测中存在虚假目标,以及配对速度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1893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968437.7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并网逆变器谐波谐振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适应电网阻抗变化的LLCL并网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主要包括三阶LLCL滤波器、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和电容电流反馈控制策略,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是在加权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条电压前馈通道,采用电网电压前馈策略有效抑制电网电压的干扰,为有效抑制谐振峰值,降低并网电流谐波含量,在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引入电容电流反馈,其有益效果在于:此方法保留了传统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法,消除了电网电压产生畸变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引入电容电流反馈有效抑制了系统在谐振频率处的谐振峰,降低了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改善了并网电流并网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