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式液力透平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18911.2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式液力透平,包括泵体、主叶轮和泵盖,以及用于固定主叶轮的叶轮螺母,在主叶轮的前、后盖板上均设有密封环,在主叶轮的后盖板上设有通气孔,在主叶轮后盖板的背面设有离心叶片,在泵盖的下方设有分离腔,在泵盖的底部设有排气孔,排气孔通过分离腔与通气孔连通,在排气孔上连接有单向排气阀,在排气孔上连接有单向排气阀,在泵盖的顶部设有排液孔,排液孔通过输液管与透平出口连接,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式液力透平通过在主叶轮出口实现高效的气液分离和分开输送。这种设计有效地防止了因气体介质在主叶轮出口处团聚而引起的间歇性流道堵塞问题,从而显著提升了液力透平在天然气脱硫工艺中的回收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一种适合输送高含气率的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

    公开(公告)号:CN10925311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34647.8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一种适合输送高含气率的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四级叶片前两级的首级叶轮(2)和次级叶轮(4)和后两级三级叶轮(7)和四级叶轮(9)采用背靠背形式;所述吸入室采用半螺旋形吸入室(1),与所述首级叶轮(2)相连;所述首级叶轮(2)和次级叶轮(4)为分级式螺旋轴流式叶片,其中所述分级式螺旋轴流式叶片进口端开平衡孔(11);所述三级叶轮(7)和四级叶轮(9)采用混流式叶片,所述混流式叶片添加辅翼(13);所述前两级与所述后两级叶轮采用过渡流道(5)连接;所述蜗壳(10)位于所述第四级叶轮(9)后端,蜗壳(10)在所述泵的前两级首级叶轮(2)和次级叶轮(4)和三级叶轮(7)和四级叶轮(9)的中间。

    一种叶轮及安装有该叶轮的离心泵

    公开(公告)号:CN105134645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551906.7

    申请日:2015-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比转速的离心泵,尤其涉及一种低比转速速的离心泵用的叶轮。为解决现有的离心泵在适应不同工况时需要准备多套叶轮进行更换或者对叶轮进行切割,成本过高,调整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叶轮,包括前盖板、后盖板以及位于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叶片,后盖板上靠近边缘的圆周上设置有与后盖板上的进口轮毂同心的盖板滑道,后盖板上靠近进口轮毂处设置有叶片安装孔;前盖板上设置有盖板滑道相对应的调节通孔;叶片的头部设置有连接通孔并通过连接轴安装在后盖板上,尾部设置有沿叶片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叶片滑道并通过调节轴安装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安装有该种叶轮的离心泵,调整速度快,成本降低。

    一种离心泵叶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50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13096.4

    申请日:2016-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2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心泵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提高离心泵空化性能的方法导致离心泵结构更加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离心泵叶轮,包括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和若干个叶片,所述叶轮前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射流孔,该射流孔位于所述叶轮前盖板上靠近所述叶片的进口的位置,且该射流孔沿着所述叶片的背面与所述叶轮前盖板的交线延伸。其中,所述射流孔为长圆形孔,所述射流孔的宽度为2-3mm,所述射流孔的长度为所述叶片的进口边宽度的1/3-1/2。本发明离心泵叶轮增大了最低压力点处液体的压力,避免了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逸出形成大量气泡,改善了离心泵叶轮进口液体的流动,提高了离心泵的空化性能,同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液压马达驱动的浮动潜水式消防水泵

    公开(公告)号:CN102828966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10349346.3

    申请日:2012-09-20

    Abstract: 液压马达驱动的浮动潜水式消防水泵,其目的是在火灾现场消防栓不能正常工作时,而且现场或现场附件存有足够的自然水源,可以实现远距离吸水;水泵机组被整体固定在浮筒(11)上,泵机组中液压马达(8)的高、低压油管接口分别与柴油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油泵的出口、进口相连接,用螺杆及平键将叶轮(3)、泵主轴(6)及液压马达(8)的主轴进行刚性连接,连接体(4)的一端与泵体(2)连接,连接体(4)的另一端与液压马达(8)的壳体法兰刚性连接,泵体(2)的进口与吸入滤网(1)连接,滑动轴承体(5)及轴承座被压盖固定在连接体(4)内壁上,机械密封(7)的静环和动环分别安装在连接体(4)的内壁和泵主轴(6)上。

    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47415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576529.8

    申请日:2015-01-05

    Abstract: 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它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轴承体设置在泵体的上端,且轴承体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泵体侧面有一个垂直于轴线的进口,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液力透平的轴穿设在泵体的中心,且轴套接在轴承内,轴承的下方设有迷宫式油封,迷宫式油封底部的轴承端盖通过螺钉与轴承体连接,设置在轴下端的轴流式转轮设置在泵体的中心,并由轴头螺母紧固在轴上,轴流式转轮内设有键。它实现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逆向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20052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810232183.4

    申请日:2008-10-28

    Abstract: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逆向设计方法,其根据给定的叶轮轴面,在三维空间上的叶片实际上可以表示为X=X(z(u,v),r(u,v),θ(u,v)),在给定叶轮轴面流线时,(z(u,v),r(u,v))已经确定,通过确定叶轮轴面上的θ(u,v)就可确定叶片的空间造型;其特点在于:在离心泵叶轮轴面给定的条件下,把离心泵叶片的几何设计问题转化为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来求解,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叶片几何形状的定义、修改等诸多的不便,能够实现了叶片的参数化设计,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用烦琐的二维木摸图在表现三维扭曲叶片时存在的缺陷;能够将水力机械的水力设计、三维实体造型及流场的CFD分析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叶片反问题的快速、准确求解。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逆向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20052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10232183.4

    申请日:2008-10-28

    Abstract: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逆向设计方法,其根据给定的叶轮轴面,在三维空间上的叶片实际上可以表示为X=X(z(u,v),r(u,v),θ(u,v)),在给定叶轮轴面流线时,(z(u,v),r(u,v))已经确定,通过确定叶轮轴面上的θ(u,v)就可确定叶片的空间造型;其特点在于:在离心泵叶轮轴面给定的条件下,把离心泵叶片的几何设计问题转化为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来求解,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中叶片几何形状的定义、修改等诸多的不便,能够实现了叶片的参数化设计,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用烦琐的二维木摸图在表现三维扭曲叶片时存在的缺陷;能够将水力机械的水力设计、三维实体造型及流场的CFD分析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叶片反问题的快速、准确求解。

    一种高效液环真空泵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63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075662.6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液环真空泵,叶轮的轮毂的轴向端面与高效液环真空泵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叶轮的叶片的轴向端面与高效液环真空泵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在叶轮的转轴的外围设置有与第一间隙相连通的环形空腔,在高效液环真空泵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环形空腔相通的补液孔,轮毂的轴向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间隙相连通的、环形的第一凹槽,在叶轮的叶片靠近第二间隙一侧的轴向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本发明的高效液环真空泵能够有效抑制轴向端面间隙泄漏。

    一种利用液相微射流抑制气相泄漏流的液环真空泵

    公开(公告)号:CN116480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24180.X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相微射流抑制气相泄漏流的液环真空泵,包括壳体,偏心安装在壳体内的叶轮、以及位于叶轮两端的盖板和分配板,在盖板和分配板上均设有射流入口和射流出口,射流入口位于吸气侧边缘的液相高压区,射流出口位于排气侧的气环内的压缩区域,在盖板内设有用于连接射流入口和射流出口的射流通道,通过在盖板内开设自维持射流通道,将液相高压区内的微小流量高压液体,喷射到压缩区域内,对间隙泄漏流动进行抑制,减小了间隙泄漏流动导致的泵内水力损失,降低了非定常间隙泄漏流动诱导的复杂水力激励,提升了泵的效率、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并且结构简单,仅需在液环泵原型盖板上进行改型加工,无需改变原有的主体构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