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模具调节装置及所应用的轮毂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7463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56363.4

    申请日:2023-10-19

    Abstract: 轮毂模具调节装置及所应用的轮毂模具,包括下模与下模安装板,下模连接于下模安装板上;其特征在于,下模的底部设置有中心轴,下模安装板上设置有能够让中心轴穿过的底孔,还包括第一调节套与第二调节套,中心轴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调节套与第二调节套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第一调节套与第二调节套活动旋接于中心轴上,且第一调节套、第二调节套分别布置于下模安装板的上下两侧,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套或第二调节套的上下位置能够让第一调节套或第二调节套与下模安装板连接从而驱动中心轴上下移动,中心轴进而让下模的中部区域产生上凸或下凹预变形,通过模具的预变形抵消了模具在轮毂成型时的变形量,有利于提高轮毂产品的成品率。

    具有锁合机构的模具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53544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1710424014.X

    申请日:2017-06-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锁合机构的模具,包括有上下分置的上模板和下模板、连接到所述上模板上的上模芯、连接到所述下模板上的下模芯,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至少一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部上设置有上卡槽,在所述连接柱的下端部上设置有下卡槽;还包括有上卡块和下卡块,所述上模板穿套在所述上端部上,所述上卡块卡接在所述上卡槽上并通过上紧固件锁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下模板穿套在所述下端部上,所述下卡块卡接在所述下卡槽上并通过下紧固件锁定在所述下模板上。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可以适用于多种模具上。

    改进的轮毂铸造模具系统及轮毂铸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726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1262699.0

    申请日:2020-11-12

    Abstract: 改进的轮毂铸造模具系统及轮毂铸造方法,包括有轮毂铸造模具,轮毂铸造模具中设置有形成轮毂的铸造型腔,铸造型腔包括中部的轮芯腔、外围的轮辋腔以及连通轮芯腔与轮辋腔的轮辐腔;其特征在于,在靠近轮辐腔中部区域的模具腔壁体上设置有冷媒管,冷媒管用于让位于其侧边的轮辐腔中的金属液局部率先凝固形成轮辐结节;在轮毂铸造模具中还设置有杆通道,杆通道经轮辐腔与轮辋腔之间相交的模转角部位连通铸造型腔,在杆通道中活动穿插有压杆,压杆的尾端面形状适配于轮辋与轮辐之间的转角过渡部位;由于转角过渡部位就位于轮辐结节的侧边位置,轮辐结节能够为压杆压实补缩提供反向支撑力,从而让转角过渡部位在双向压力下实现补缩。

    用于铸造轮毂侧模的砂模组合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58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88833.2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用于铸造轮毂侧模的砂模组合,砂模组合包括上砂模和下砂模;其特征在于,下砂模的左纵向腔壁、右纵向腔壁的壁厚皆大于前横向腔壁、后横向腔壁的壁厚,在左纵向腔壁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一下冒口窝,第一下冒口窝用于向铸造型腔补给铸造熔液;在上砂模上的位于型芯左侧的壁体上设置有进液通道,在上砂模上的位于型芯右侧的壁体上设置有一对前后分置的第二上冒口通道,一对第二上冒口通道分别向下贯通上砂模的底壁;当上砂模和下砂模合拢一起时,进液通道用于向第一下冒口窝提供铸造熔液,第二上冒口通道连通铸造型腔并用于向铸造型腔补给铸造熔液;同时优化配置砂模的壁厚和冒口结构能够大大提高轮毂侧模铸件的铸造质量。

    带有锁模功能的铸造模具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5531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485543.7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带有锁模功能的铸造模具,包括有能够上下合拢一起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从上往下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一模块内,所述延伸臂的下部设置有锁孔并延伸到所述第一模块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模块上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延伸臂下部的藏臂通道以及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与藏臂通道相互连通并且它们之间大致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二模块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过渡通道内前后移动的锁紧柱;当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处于合拢状态时,所述延伸臂的下部插入到所述藏臂通道内并让所述锁孔与所述过渡通道前后相通,所述锁紧柱能够插入到所述过渡通道和所述锁孔内。

    具有冷却系统的铸造模具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83327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243755.3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具有冷却系统的铸造模具,铸造模具内具有铸造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够安装到铸造模具上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基体,沿横向方向看,冷却基体呈弯曲形状从而包括有竖向延伸的基体上部和倾斜布置的基体下部;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冷却基体呈弯曲形状,这样有利于更快捷地把冷却基体安装到倾斜布置的安装孔内;由于中间冷却通道横向延伸,这样可以利用中间冷却通道的横向延伸特征按照热节区的形状、面积合理设置中间冷却通道横向延伸长度,从而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冷却,简化铸造模具的整个冷却系统的结构。

    一种铸造铝合金转向节模具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424585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940068.7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铝合金转向节模具的冷却系统,尤其是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用铝合金转向节铸造模具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设置有模腔,所述模具本体内对应减震器部位腔的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部位面冷却槽,所述模具本体内对应拉杆部位腔的位置处设置有拉杆部位点冷却腔,所述模具本体内对应三角臂部位腔的位置处设置有三角臂部位线冷却槽,所述模具本体内对应卡钳部位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钳部位点冷却槽。对于壁厚差异较大的转向节,所述的冷却系统可实现转向节铸件的顺序凝固,避免收缩缺陷形成,加强对铸件各安装孔部位的冷却,改善模具热平衡、减小模具变形,提高铸件的力学性能,以及生产效率。

    一种模具、模具组件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173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1027623.2

    申请日:2018-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模具组件及冷却方法,涉及轮毂制造领域,该模具用于铸造轮毂,模具的一侧用于形成型腔,型腔包括相互连通的轮辐腔室和中心浇口腔室。模具具有辐条部和中心浇口部。辐条部的一侧与轮辐腔室对应,中心浇口部的一侧与中心浇口腔室对应。辐条部设置有冷却通道、入口和出口,冷却通道在辐条部到中心浇口部的方向上延伸,入口和出口均与冷却通道连通,入口的位置相对于出口的位置远离中心浇口部。该模具能够在汽车的轮毂的铸造过程中,避免出现铸造缺陷,提高轮毂的质量,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一种改进的铝合金轮毂下模型腔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55526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144472.2

    申请日:2018-0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铝合金轮毂下模型腔面结构,所述下模的型腔面上包括边缘相交的轮辐型腔面和轮辋型腔面,分别从轮辐型腔面和轮辋型腔面向二者相交的边缘拉若干成对的凹槽,所述成对的凹槽在二者相交的边缘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在下模上的轮辐型腔面和轮辋型腔面相交边缘的相连通的成对凹槽,通过打乱铝水的流向、加速两股铝水的相汇,并且刺破铝水表面的氧化皮,从而提供了一种优秀的消除冷隔的方案。

    用于铸造模具的脱模驱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964994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577562.1

    申请日:2016-07-21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用于铸造模具的脱模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定位和拖动上模的上安装板,在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在内、外方向上呈长孔状布置的活动孔,在上安装板上面设置有滑动块;还包括用于连接侧模的传动杆;传动杆的顶端与滑动块连接组成拐臂构件,传动杆穿过上活动孔向下延伸从而能够让其底端连接侧模,每个活动孔中配合使用一个拐臂构件;在上安装板上面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上设置有向外倾斜朝上的倾斜面,滑动块上具有与倾斜面配合的滑动面,滑动面布置在倾斜面的上面;还包括位于滑动块上面的顶推板,顶推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垂直移动顶压滑动块。这样,脱模驱动机构与模具连接一体形成二维脱模装置,实现上模与侧模以及铸件之间的分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