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06511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13211.5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材料损伤的检测方法,包括S1、使用ImageNet数据库的图像对AlexNet网络进行预训练;S2、从已有的复合材料的文献中收集复合材料的图像的数据集;S3、将数据集中75%的图像随机选择用于AlexNet网络训练,25%的图像被随机选择用于验证AlexNet网络;S4、调整训练好的AlexNet网络的学习速率,对复合材料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本发明通过采用AlexNet网络训练模型代替人工目检和无损检测的方式对复合材料的损伤程度及类别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检测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877010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711352929.0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IPC: B23K26/382 , B23K26/08 , B23K26/12 , B23K26/60 , B23K26/70
Abstract: 一种微纳孔阵列的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激光装置、真空反应装置、磁场装置和操作台;真空反应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吸附机构、真空导气管和真空泵;反应装置包括上盖、反应盒体和底盘;反应盒体安装于激光装置的正下方,其侧壁通过真空导气管连接真空泵;底盘安装于反应盒体的底部,其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其底部开设有通孔;吸附机构包括吸附底盘和压力调节器;吸附底盘安装于底盘的底部,其顶部接通于通孔;压力调节器一端连接于吸附底盘,另一端连接真空泵;本发明提出的微纳孔阵列的加工装置,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能够采用微纳复合结构金属粒子进行微纳米加工的方式,提高加工的稳定性,提高加工质量的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02764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29162.X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IPC: C10M125/02 , C10M173/02 , C10M177/00 , H01L21/48 , B21C3/14 , C10N4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键合丝的拉制方法,包括:用拉丝润滑油覆盖拉丝模,然后对金属丝进行拉制,得到键合丝;所述拉丝润滑油包括润滑油与石墨烯粉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润滑油中加入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具有强烈的吸液性,当石墨烯粉体均匀分散在液体中时,会通过范德华力吸附在金属丝与拉丝模组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金属丝与拉丝模之间的润滑介质由润滑油变为石墨烯膜层与润滑油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拉丝模的磨损,也即是增加拉拔过程中的润滑度来提高拉伸模的使用寿命,也同时提高加工精度与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保护膜也可防止键合丝发生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091633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27240.2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IPC: H01L23/498 , H01L21/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多孔铜互连层结构,包括:基材;设置在基材上的金属凸起;与设置在所述金属凸起表面的纳米多孔铜层;所述纳米多孔铜层由铜合金层经酸溶液腐蚀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互连层结构包括金属凸起与纳米多孔铜层,纳米多孔铜层表面活性高、扩散系数大、具有较高的导热率与导电率,且可在低温下烧结,使互连结构能够较好的应用于电子封装互连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91028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351566.9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67063 , H01L21/02
Abstract: 一种面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加工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操作台和支撑装置;反应装置的内部为反应腔,且上下两端盖有上盖和下盖;反应腔的侧壁设有刻蚀液注入口和刻蚀液排出口;反应腔内部设有搅拌励磁线圈、导电棒、加热棒、密封圈和工件;搅拌励磁线圈安装于上盖的正下方;导电棒和加热棒分别呈圆周对称紧贴于反应腔的腔壁内;密封圈设有两件,安装于反应腔的底部,并且密封圈套接于下盖内;工件安装于两个密封圈之间;上盖的中间开设有第一通孔;反应腔的底部、密封圈和下盖的中间均开设有同轴度的第二通孔;本发明提出的加工装置,克服难以高效地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上加工出规则的纳米微结构的问题,实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高效可控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787701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352929.0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IPC: B23K26/382 , B23K26/08 , B23K26/12 , B23K26/60 , B23K26/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382 , B23K26/08 , B23K26/1224 , B23K26/60 , B23K26/702
Abstract: 一种微纳孔阵列的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架、激光装置、真空反应装置、磁场装置和操作台;真空反应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吸附机构、真空导气管和真空泵;反应装置包括上盖、反应盒体和底盘;反应盒体安装于激光装置的正下方,其侧壁通过真空导气管连接真空泵;底盘安装于反应盒体的底部,其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其底部开设有通孔;吸附机构包括吸附底盘和压力调节器;吸附底盘安装于底盘的底部,其顶部接通于通孔;压力调节器一端连接于吸附底盘,另一端连接真空泵;本发明提出的微纳孔阵列的加工装置,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能够采用微纳复合结构金属粒子进行微纳米加工的方式,提高加工的稳定性,提高加工质量的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5889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317041.8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能机械臂的模块化机器人,属于机器人领域,包括智能机械臂和模块化关节,所述智能机械臂通过模块化关节串联成多自由度机器人,所述智能机械臂段包括本体框架、压电陶瓷驱动器及应变传感器,所述应变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本体框架上,安装在所述本体框架上的应变传感器构成的群组,用于测量本体框架运动过程中的自身整体变形状况;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中,用于补偿所述本体框架在运动过程中的自身整体变形。本发明的机器人利用基于振动测量与补偿的智能机械臂段,并结合模块化机器人的易于制造的特点,提高机器人的标准化程度,同时也提升机器人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提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11780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62642.5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轮胎成型-硫化生产能耗实时优化方法,本发明致力于通过在成型及硫化车间有效布置数据采集设备,获取车间生产能耗数据以及实时生产状况,结合历史能耗数据建立生产加工系统能耗模型;将成型和硫化两道工序抽象成一种柔性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对机器和工件进行编码,进而采用智能算法对工序进行合理调度,得到具有最优适应度的可行解。
-
公开(公告)号:CN10498560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17112.4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了公开了一种振动智能补偿机械臂、机器人及其振动测量方法,属于机械工程领域,该振动智能补偿机械臂包括本体框架、压电陶瓷致动器及应变传感器,所述本体框架为一体式加工的类桁架式结构,所述应变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上,用于测量本体框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形状况并将测量结果反馈至控制系统,所述压电陶瓷致动器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中,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用于补偿所述本体框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形。本发明的机械臂解决高速高精密轻载机械领域的机械臂振动抑制问题,旨在通过在机械臂中安装振动检测与补偿的智能元件的方式来实现对机械臂的主动振动抑制,并最终提高系统的执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266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21418.9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IPC: G06V10/26 , G06V10/25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目标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比裁剪的数据增强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用于数据增强的图像,对所述图像进行语义感知定位,得到所述图像对应的热图,并根据所述热图得到所述图像中裁切目标的包围框;S2、对所述包围框进行语义裁切,得到关于所述包围框的裁切尺度;S3、通过预设对称函数获取所述图像的中心抑制采样;S4、根据所述包围框、所述裁切尺度和所述中心抑制采样得到所述图像的对比裁切坐标,并根据所述对比裁切坐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增强。本发明通过中心抑制采样结合语义感知定位的方法获取图像裁切时的坐标,使经过裁切得到的样本对具备更大的差异性,提升了对比学习表征的泛化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