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6047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811188125.6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抑制质量增加,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在基准充气状态(Y)下的轮胎子午截面中,通过胎圈三角胶(8)的半径方向内面(8s)的轮胎轴向中点(Pm)和胎圈三角胶(8)的半径方向外端点(P0)的基准线N相对于轮胎半径方向线(X)的角度θ在28°~35°的范围。

    充气轮胎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08132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41804.4

    申请日:2014-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维持肩部上的耐磨性的同时还改善了燃料效率(即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如果将轮胎截面宽度表示为Wt(单位:毫米)并将胎圈直径表示为Db(单位:英寸),则满足以下等式(1)和(2):(1)Wt≤-0.7257×(Db)2+42.763×Db-339.67;(2)Wt≥-0.7257×(Db)2+48.568×Db-552.33。此外,如果将轮胎轴向上的位置表示为Py,其中,y表示沿轮胎轴向离轮胎中心的距离与从轮胎中心至胎体上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轴向上的距离L之间的比值;以及,将胎面厚度表示为t(y)时,所述胎面厚度是在轮胎轴向上的各位置Py处在轮胎径向上从胎体的外表面至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距离,则在由以下等式(3)表示的胎面厚度分布曲线f(y)中,当y=0.4时,f(y)在0.03~0.06的范围,并且f(y)的变化率增至y=0.4,随后减小:(3)f(y)=1-t(y)/t(0)。

    充气轮胎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08132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480041804.4

    申请日:2014-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在维持肩部上的耐磨性的同时还改善了燃料效率(即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如果将轮胎截面宽度表示为Wt(单位:毫米)并将胎圈直径表示为Db(单位:英寸),则满足以下等式(1)和(2):(1)Wt≤‑0.7257×(Db)2+42.763×Db‑339.67;(2)Wt≥‑0.7257×(Db)2+48.568×Db‑552.33。此外,如果将轮胎轴向上的位置表示为Py,其中,y表示沿轮胎轴向离轮胎中心的距离与从轮胎中心至胎体上最大宽度位置的轮胎轴向上的距离L之间的比值;以及,将胎面厚度表示为t(y)时,所述胎面厚度是在轮胎轴向上的各位置Py处在轮胎径向上从胎体的外表面至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距离,则在由以下等式(3)表示的胎面厚度分布曲线f(y)中,当y=0.4时,f(y)在0.03~0.06的范围,并且f(y)的变化率增至y=0.4,随后减小:(3)f(y)=1-t(y)/t(0)。

    充气轮胎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9937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80003974.8

    申请日:2015-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其中滚动阻力减小且同时胎面沟槽裂缝的发生减少的充气轮胎。该轮胎(12)设置有朝向胎面(14)的在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定位的冠带层(26)以及朝向冠带层(26)的在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定位的带束层(24)。冠带层(26)设置有扭曲成螺旋的并且大致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帘线。带束层(24)设置有内层(24a)以及在内层(24a)上层置于内层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的外层(24b)。内层(24a)和外层(24b)分别包括并置布置的许多帘线。内层(24a)的帘线和外层(24b)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达绝对值35°至55°。内层(24a)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的方向与外层(24b)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的倾斜的方向相反。

    充气轮胎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5554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80050002.X

    申请日:2014-08-27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2),该充气轮胎(2)在不考虑改变质量的情况下实现了滚动阻力减小。充气轮胎(2)的轮廓(OL)设置有接触表面(46)和一对侧表面(48)。在轮廓(OL)中,从点(PB)至点(PW)的区域由三个圆弧形成。圆弧包括第一圆弧、从第一圆弧大致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圆弧,以及从第二圆弧大致沿径向方向向外进一步延伸的第三圆弧。第二圆弧的曲率半径(R2)与第一圆弧的曲率半径(R1)的比率不小于1.45且不大于3.26。第三圆弧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一圆弧的曲率半径(R1)的比率不小于0.45且不大于0.56。充气轮胎(2)的胎侧(8)设置有从侧表面(48)向内凹入的第一凹部(50a)和第二凹部(50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