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8492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080038220.3

    申请日:2010-07-26

    Inventor: 山本恭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28 H01L51/5206 H05B3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带有电极的透明板,其包括显示透光性的透明板主体和设于其上的显示透光性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配置,且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不同;以及发光层,其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含有具有导电性的第一树脂与多个线状导体的混合层和含有具有导电性的树脂且不含有线状导体的导电性树脂层,所述第一电极以所述混合层配置于所述透明板主体侧的方式层叠于所述透明板主体上。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0539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18347.2

    申请日:2013-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简便且准确地设定元件的发光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一对电极和设置于该电极间的发光层、并且在CIE1931色度坐标系中呈现坐标Ao(Xo,Yo)的发光色,上述发光层的同一层中含有在CIE1931色度坐标系中呈现坐标A1(x1,y1)的发光色的发光材料A1和在CIE1931色度坐标系中呈现坐标A2(x2,y2)的发光色的发光材料A2,CIE1931色度坐标系中的坐标Ao(Xo,Yo)与坐标A1(x1,y1)的距离LAo?A1满足LAo?A1≤0.20,CIE1931色度坐标系中的坐标A1(x1,y1)与坐标A2(x2,y2)的距离LA1?A2满足0.13≤LA1?A2≤0.35。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759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080060538.1

    申请日:2010-11-09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制备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的方法,所述器件被设置有一对电极和位于所述电极之间的两层以上的有机层,所述器件包括发光层作为所述两层以上的有机层。所述用于有机EL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的步骤;形成两层以上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有机层的步骤,其中沿着基本垂直于所述发光层厚度方向的方向传播的光的传播方向倾斜于所述厚度方向;以及形成所述一对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的步骤。在所述形成两层以上有机层的步骤中,层叠构成有机层的两层以上的平坦层,并且随后通过压印法,在与所述发光层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在层叠的两层以上平坦层上,形成二维地周期排布的周期性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78780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980109872.9

    申请日:2009-03-25

    Inventor: 山本恭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是依次层叠功能层、透明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及第二电极而构成的,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侧的表面形成高度为0.5μm~100μm的多个凹凸部,所述第一电极的折射率n1、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n2满足下式(1)。0.3≥n1-n2≥0式(1)。

    发光元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79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880069240.3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了依次包括阴极、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阳极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还可以包括在阴极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包含颗粒和非颗粒性电子传输材料;构成颗粒的材料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折射率n1和非颗粒性电子传输材料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折射率n2满足以下关系:n1-n2≤-0.15。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颗粒的Z平均粒径为110至300n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