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243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64676.4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环境中的人员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针对接收到同一定位标识卡发出的定位无线信号的至少两个定位基站中的每两个定位基站,确定该两个定位基站分别发送的时间点信息分别表征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定位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的乘积确定为距离差;根据该距离差和该两个定位基站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数值关系,预估发出该两个定位基站所接收到的定位无线信号的同一定位标识卡的位置,得到预估结果;基于确定的各预估结果,确定发出上述至少两个定位基站所接收到的定位无线信号的同一定位标识卡对应的携带人员的位置。节省了系统资源,更适合在隧道环境中应用。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345593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198187.5
申请日:2008-08-29
Applicant: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中监控的覆盖系统网络,用于完成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并提供集中式监控的功能,包括:近端节点,与基站电性连接,在基站与远端节点之间传输信号;至少一个远端节点,与该近端节点电性连接,完成信号的覆盖;若干多系统接入器,为每个节点独立配备并与各相应节点电性连接;每个多系统接入器采集其自身及与之连接的节点和/或天馈系统的监控信息,将该监控信息经该节点传输至与该近端节点电性连接的多系统接入器。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多系统接入器的具体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对覆盖系统网络的集中监控,一方面大大节省施工、管理、材料、组织等成本,另一方面节省网络资源且更便于管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344243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364676.4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环境中的人员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针对接收到同一定位标识卡发出的定位无线信号的至少两个定位基站中的每两个定位基站,确定该两个定位基站分别发送的时间点信息分别表征的时间点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定位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的乘积确定为距离差;根据该距离差和该两个定位基站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数值关系,预估发出该两个定位基站所接收到的定位无线信号的同一定位标识卡的位置,得到预估结果;基于确定的各预估结果,确定发出上述至少两个定位基站所接收到的定位无线信号的同一定位标识卡对应的携带人员的位置。节省了系统资源,更适合在隧道环境中应用。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3279190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20061892.7
申请日:2013-02-01
Applicant: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IPC: H04W24/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D-SCDMA与WLAN网络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包括通过TD-SCDMA/GSM或WLAN网络信号相连的操作维护中心与监测终端;其中操作维护中心用于向监测终端下达TD-SCDMA/GSM或WLAN网络质量测试任务,接收网络信号质量参数和测试结果并进行统计及趋势分析,评估出监测终端所在位置的网络信号质量;监测终端用于根据操作维护中心下达的TD-SCDMA/GSM或WLAN网络质量测试任务对当前覆盖的TD-SCDMA/GSM和WLAN网络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网络信号质量参数和测试结果上报。该自动监测系统对TD-SCDMA/GSM和WLAN网络性能的评估连续,能够满足当今移动运营商对网络信号质量自动监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1248140Y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20189429.X
申请日:2008-08-29
Applicant: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集中监控的覆盖系统网络,用于完成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并提供集中式监控的功能,包括:近端节点,与基站电性连接,在基站与远端节点之间传输信号;至少一个远端节点,与该近端节点电性连接,完成信号的覆盖;若干多系统接入器,为每个节点独立配备并与各相应节点电性连接;每个多系统接入器采集其自身及与之连接的节点和/或天馈系统的监控信息,将该监控信息经该节点传输至与该近端节点电性连接的多系统接入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其多系统接入器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覆盖系统网络的集中监控,一方面大大节省施工、管理、材料、组织等成本,另一方面节省网络资源且更便于管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
-
-
-
-